2016-08-20 22:03:56
在三國時期群雄爭霸,天下分為九州以此作為地域劃分,但九州這一說並不是三國時期才被確立。據資料記載,“九州”一詞最早見於古典文集《尚書》中的一篇《禹貢》,這裡記述瞭大禹劃分九州的傳說,也就是說,天下早在夏朝大禹時期就被分為瞭九州。中國(www.lishi.com)小編今天是要給大傢挖掘詳細的三國九州地理資料,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九州指的是哪九州
剛說到瞭大禹劃分九州,那麼九州是那九州呢?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九州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三國時期亦是如此。
1、冀州:冀州據說為唐、虞、夏三代帝都所在地。三面距河,西與南及東南部大致以黃河為界,東北以遼河為界,北以沙漠為界。今遼寧的西境,河北北境,河南北境,山西全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皆古冀州境,面積約一百四十餘萬平方公裡。冀州“厥土惟白壤,厥田惟中中,厥賦惟上上錯”。(錯,雜也,此地區的賦、雜有其它等級)。這裡指出這個州土壤的顏色為白色,土質柔軟,不結塊,屬於壤土;既不過於疏軟,也不過於粘韌,土壤的肥力為中中,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五級(中中),其田賦屬於第一級,也雜有第二級。
2、兗州:東南至濟河,西北至黃河,北濱海,南接徐、豫兩州。包括山東西北部分,河北東南部分及河南內黃延津以東等地。土地面積約有二十餘萬平方公裡。土壤類別:充州“厥土黑墳,厥草推翻,厥木惟條,厥田惟中下,厥賦貞”。這州的土壤顏色,主要為黑色,富含有機質,土性疏松膨軟,長出草木惟漂惟條,肥力中下,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第六級,田賦屬第九級。兗州位於黃河下遊,水流湍急,地平而土疏,受水害尤烈,土廣人稀,生產鮮少,必復耕十有三年,使地力復原,然後征收田賦。
3、青州:東面據海,西面至泰山,包括山東的北部和遼寧的一部分。約有面積一百三十萬平方公裡。土壤類別:青州“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這裡指出青州土壤,一般平地,主要為白色,土質墳起,沿海濱之地,遍地斥鹵可以煮鹽。(斥鹵:鹽堿土)。土壤肥力為上下,評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三級,田賦為中上,屬於第四級。
4、徐州:東靠海,西與兗、豫分界,南至淮河,北至泰山,今江蘇、安徽北部,山東南部,均古徐州地,約有三十萬平方公裡。徐州“厥土赤植墳,草木漸苞,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這裡指出徐州的土壤為赤色,土質有粘性(植)和油膩狀,而且墳起。草木生長不但茂盛,而且漸趨叢生土壤肥力中上,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四級,田賦屬第五級。
5、揚州:北據淮河,與豫、徐分界,東南至海,西以漢水與荊州為界,今浙江、江西、福建全境及江蘇、安徽、河南南部、湖北東部、廣東北部均古揚州地,面積約有一百三十餘萬平方公裡。
揚州“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下,厥賦下上上錯”,這裡指出揚州地區在水治之後,盛長竹類,草木繁茂。但地勢低窪,土壤水分很多,土質如“塗泥”一樣(水稻土)。竹與草均生長好,土壤肥力為下下,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九級,田賦屬第七級,也有屬於(雜出)第六級的。
6、荊州:東與揚州分界,南越衡山至五嶺為止,北至荊山。今湖南全境、湖北東南部、四川南部、貴州東部、廣西北部均為古荊州境地,面積約有八十五萬平方公裡。
荊州“厥上惟塗泥,厥田為下中,厥賦為上下”。這是指出荊州土壤大致類似揚州,惟土壤肥力為下中,比揚州高一級,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級,田賦屬第三級。
7、豫州:東接充、徐、揚,西以荊山與雍、梁接界,南以荊山和荊州分界,北至黃河與冀、充分界,今河南全境、山東西部、湖北北部,皆古豫州的境地。面積約有四十萬平方公裡。
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這裡指出豫州的土壤,一般高地屬於壤土,柔和而不板結,因具有多種不同的顏色,故僅以壤為代表(有似現在石灰性沖積土)。土質不過粘,亦不過疏。低下地區的土質為墳起的壚土。壚有兩種:1)黑色而堅硬;2)棕色而疏松。黃河中下遊長一帶,至今有黑壚土,黃壚土之稱。其質地自粉砂粘壤以至粘壤最多。這種土壤的肥力中上,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四級,田賦屬於第二級,也有屬於(雜出)一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