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厭詐的故事:誠信並非靈丹妙藥

2016-08-21 20:29:55

 兵不厭詐是什麼意思?兵不厭詐的意思:厭:嫌惡;詐:欺騙。作戰時盡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敵人以取得勝利。出處:先秦·韓非《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兵不厭詐的典故

漢安帝在位期間,羌族部落經常侵擾漢朝邊境,有一次竟然把漢朝的武都郡包圍瞭起來,漢安帝忙任命虞詡率軍抵抗羌軍。虞詡率人連夜趕往武都郡,部隊到達陳倉、崤谷一帶時,被大批羌軍阻擋。虞詡見此情形,忙下令部隊停止前行,然後大造聲勢,說朝廷派的大軍隨後就到,到時就對羌軍前後夾擊。羌軍不知是計,便兵分四路搶掠糧草。虞詡見羌軍分散開來,就抓住時機,突破羌軍的防線,繼續向武都郡進發。

  虞詡命令軍隊全速前進,每天行軍一百多裡,命令各隊士兵第一天挖兩個灶坑,並且以後逐日增加一倍。將領不解其意,問他說:“孫臏領兵作戰,每天減灶以迷惑敵軍;兵法說每日行軍三十裡,可確保安全。我們每日加灶,一天行百裡,都不合先人的規矩啊!”

  虞詡回答說:“用兵打仗要根據不同的形勢,采取不同的策略。羌軍人多勢眾,士氣高昂,我們不能與之硬拼。如果我們行動緩慢,必會被羌軍趕上。兵不厭詐,制造假象才能迷惑敵人,當年孫臏減灶,是為瞭佯裝弱小;如今我們加灶,是為瞭佯裝強大。”

  羌軍見漢軍每日加灶,以為漢軍的兵力正在不斷增加,就不敢繼續緊追其後,虞詡的軍隊才能安全地進入武都郡。虞詡又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指揮作戰,大敗羌軍,使動蕩的武都郡最終安定下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