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如何來 新解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2016-08-21 22:31:49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傢傢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傢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瞭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夏季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所以在傳統文化中對於這一天的禁忌也是不少的。

  1.忌惡日

  由於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這天又有“躲午”的習俗,即周歲以內的嬰兒要送到外婆傢去躲藏以逃脫災禍。

  2.忌吃娘傢粽子

  出傢的閨女走娘傢,不須在端午節之前回婆傢,即不能在娘傢過端午節,否則,就會倒大黴。有俗話說,“吃瞭娘傢的端午粽,死得全傢都不剩”。

  3.忌遊泳

  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忌遊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遊泳,因為人們認為,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兇,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粽的習俗。

  4.兒童戴的香包忌丟失

  在北方一帶,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習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瞭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端午節過瞭以後,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裡,這樣才能免除火災。

  5.避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無毒”醒,不安寧。”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瞭。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並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墻。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