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竟是因為和武則天搶男人才被賜死的

2016-08-22 21:17:42

  上官婉兒,這位被武則天重用的“巾幗宰相”,是否真如傳說中的如此不堪?1月7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阿公佈的上官婉兒墓志全文,披露或者顛覆瞭很多史書記載的內容,或許會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上官婉兒。

  墓志由誰撰寫

  2013年8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園區南大道項目建設用地的考古工作中,發現一座帶有5個天井的唐代墓葬,雖然墓葬破壞嚴重,出俗隨葬品不多,但根據蓋題“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的一方墓志,考古工作者判斷該墓的主人當為唐代著名女政治傢上官婉兒。

  根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發佈的《唐昭容上官氏墓志》箋釋一文介紹,上官婉兒墓志,青石質,正方形。出俗於墓葬的甬道正中,出俗時志蓋覆於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長寬均為74厘米,厚15。5厘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總共有982字。志文詳細記載瞭其傢族的來歷,用瞭近一半的篇幅敘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其祖父上官儀的官職羅列瞭10多個。而對上官婉兒的經歷描述則頗為簡略,主要記載瞭上官婉兒年十三為才人(唐朝嬪妃等級,相當五品官。後提到的婕妤、昭容、昭儀均高於才人),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 705年)42歲冊為昭容,之後她請求皇帝貶自己為婕妤,唐隆政變(公元 710年)中被殺,死時47歲。

  長期以來,由於婉兒祖父上官儀的墓志明確記載為唐朝陜縣(今河南三門峽)人,因此,上官婉兒也一直被認為是三門峽人。但該墓志卻說,上官婉兒是“隴西上邽人,也就是今甘肅天水一帶。”為何上官儀是河南三門峽人,而上官婉兒卻是甘肅人呢?

  從墓志的追溯來看,上官傢族的祖先出自顓頊高陽氏(五帝之一),到瞭戰國時代,因為楚懷王之子子蘭(也就是歷史上讒言陷害屈原的人)被封為上官大夫,以官職為姓,上官姓氏由此而來。“到瞭漢代,上官傢族從南方的楚國遷徙到甘肅天水,之後又有瞭分支,其中有的上官傢族到瞭河南三門峽,上官儀就是三門峽人,這與婉兒墓志所說的祖籍甘肅並不矛盾。”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賡哲解釋說。

  不過,上官婉兒的墓志究竟是何人所刻,墓志中卻隻字未提,有關專傢推測,該墓志可能是張說或者齊國公崔日用所撰寫,因為這兩人都是婉兒生前重用的文人。史書記載,《昭容上官氏碑》150字是由張說撰寫的,該碑的序文則是由崔日用所寫。但是考古人員在婉兒墓的周圍,並沒有找到該碑,婉兒墓志撰寫之人的身份依舊迷霧重重。

  曾嫁兩位皇帝

  從史書記載來看,上官傢族出身高貴,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更是上官傢族中地位最為顯赫的一位,在唐高宗時位居宰相。因替高宗起草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後所殺,並因此連累瞭整個傢族,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一同淪為宮廷奴婢。然而,鄭氏卻從未放棄對上官婉兒的教育。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婉兒逐漸嶄露頭角,14歲時因文采卓著而被武則天賞識,命運也因此發生重大轉變,從宮廷奴婢一躍而成為武後身邊的寵臣。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 705年),武則天病重,太子李顯趁機復位,恢復大唐國號。“由於婉兒本來就有才華,更為重要的是,她也可能參與密謀瞭此次政變,所以,中宗十分賞識她。”李明說。據《舊唐書·上官昭容傳》記載:“中宗即位,又令(婉兒)專掌制命,深被信任。尋拜為昭容。”

  然而,墓志明確記載婉兒13歲時被封為唐高宗才人,42歲冊封為唐中宗昭容。“這在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顛覆瞭以往的記錄。也就是說,婉兒先後嫁給瞭唐高宗和唐中宗這兩位父子皇帝。”李明說,這與武則天的經歷頗為相似,根據歷史記載,武則天14歲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因沒有生育子女而出傢為尼。太宗死後,被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接回宮中,冊封為昭儀。“從婉兒的經歷來看,13歲時她正處於為奴時期,唐高宗才人的身份很可能是武則天特意指定的,隻是為瞭給婉兒一個名分,以擺脫官奴或宮人身份。”李明推測說。

  至於上官婉兒是否禍亂宮闈,墓志中並沒有明確記載。不過,該墓志以詳盡篇幅記載瞭婉兒勸阻“皇太女”一事(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皇後最寵愛的女兒,恃寵而驕。曾在韋後的默許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當儲君),為此事她“請飲鴆毒酒而死,幾至顛墜”,以死相諫。獲救之後,婉兒多次請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不將其降為婕妤。“盡管史書並未記載婉兒自殺一事,但是結合史書記載中宗駕崩後婉兒與太平公主合謀,試圖牽制韋後的史實分析,史書所載的婉兒與韋後是一夥的說法並不正確,她與太平公主當屬同一陣營。”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杜文玉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