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防蚊?古代有蚊香嗎?

2016-08-22 21:19:33

  在裡約奧運會的備戰的中國運動員中有很多是備瞭蚊帳去裡約。當然夏天一到蚊子就成為人類最大的敵人。為瞭防止蚊子的叮咬,在我們通常用的最多是蚊香。那麼古代有蚊香嗎?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吧。

  古人為瞭能夠對付蚊子發明瞭蚊帳和蚊香。其中蚊香的發明可能與古人端午節的衛生習俗以及要燃香祭祀的習俗有關。早年的端午節人們除瞭要在自傢門口插上艾草之外,還要把雄黃酒塗在自己的身上,來防止蚊子叮咬。

  最原始的蚊香出現在宋朝。宋代《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幹,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這應該就是最早的“蚊香”瞭。其中雄黃就是硫化砷礦石,也是古代用途最為廣泛的殺蟲劑。

  明末的《譚子雕蟲》中記載:“蚊性惡煙,舊雲,以艾熏之則潰。然艾不易得,俗乃以鰻鱔鱉等骨為藥,紙裹長三四尺,竟夕熏之。”說明古代人們確實曾經把端午節掛在門外的艾草作為熏蚊的材料。當然,蚊香的產生可能與艾在針灸術上的運用有所聯系。

  宋代的蚊香到瞭清朝有瞭進一步的完善,據史料記載在清朝的江南地區,已經有瞭由艾蒿粉、煙葉粉、松香粉、少量的砒霜和硫黃混合制成的蚊香出售瞭。

  在漢朝的時候就有瞭真正的燒香,因為漢代已經有瞭香爐。初次之外,史籍記載,漢代曾經透過焚燒“月至香”來“避疫”。說明燒香已經從“與神明溝通”有瞭“避疫”的功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