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21:19:37
國語 是我們中國的國語,雖然在全國各地大多都說當地的方言,但是我們社交還是說國語 。那麼古代的人是說國語 嗎?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吧。
因為各地的方言不同,為瞭便於交流,古人也想到要讓大傢除瞭自己的方言,還會說一種共同語言,所以出現瞭名為“雅言”的共同語,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通用語。
以周朝地區語言為基礎誕生瞭最早的雅言,周朝的都城,位於西安西北部的豐鎬,此地區的語言作為全國雅言。因為周朝是分封制的王朝,周王室的親戚分到各 地,成立諸侯國,雅言就逐漸在其他各地傳播開來。此後,周王室將都城遷往洛邑,在洛陽雅言又進一步得到傳播。而後孔子在魯國講學,來自四面八方的三千弟 子,作為老師為瞭讓大傢都聽懂,孔子就用雅言來講課,孔子可謂推行“國語 ”的先驅。
周朝的雅言被秦代沿襲下來,並將它作為官話;建都長安的西漢和建都洛陽的東漢,都將雅言作為官話。此後,朝代不同,雅言的基礎方言也不斷在修正,但多數是以京城語言作為參考標準,所謂的“官話”“京腔”就是這樣得來的。
據學者的考證,唐代的口語和今天的閩南話,即臺語接近,宋代的口語和今天的粵語接近。而今天的國語 ,是從明代之後慢慢形成。因為自從元代以後,京城設在北京,於是全國通用的雅言以北京方言為準。而國語 是由清朝末年“切音字運動”的積極分子朱文熊最早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