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21:22:00
山神、俗地原本就是先民們原始信仰的兩大神靈,屬於民間信仰的鬼神系列。人們對山神、俗地的早期膜拜,是因為對未知自然現象的敬畏;隨著歷史的發展,山神、俗地身上的神性光芒逐漸消退,到瞭明代,人們便漸漸賦予它們以人情味。
《西遊記》中的山神、俗地的描寫就反應瞭當時人們的這種心理。
《西遊記》的山神、俗地沒有瞭以前的威風,有些可憐兮兮,幾乎是鬼神階層的最底層。悟空在五莊觀偷摘人傢的人參果,因為搞不清楚為什麼人參果掉地上不見瞭,以為是俗地神偷去瞭,就把俗地神叫出來審問,俗地神可憐巴巴地說自己不敢,“聞也無福聞聞”。
作為在地 俗地神,連自己管轄范圍內的樹上的果子都“無福聞聞”,地位是有多低!已經低到被人視而不見的地步瞭。
他們地位低下主要是因為道行太淺。銀角大王那一段故事中,悟空喊出山神、俗地來,他們為自己辯解:“那魔神通廣大,法術高強,念動真言咒語,拘喚我等在他洞裡,一日一個輪流當值哩!”
都說邪不壓正,山神、俗地好歹也是一方的神靈,居然被妖怪抓去站崗,不能不說是因為自己道行太低,本事太差。
而號山枯松澗一帶的山神、俗地就更窩囊瞭,不僅要給妖魔巡山放哨,還要給大大小小的妖怪送禮,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時刻面臨著被抄傢的危險。山神、俗地縱不是紅孩兒的對手,但竟然連小妖們也懼怕,還不是因為打狗也得看主人?可見,山神、俗地不但神通低微,而且膽子也很小,怪不得妖怪喜歡拉他們打雜。
悟空是個急性子,遇到棘手的妖怪,就念個“唵”字訣,把山神、俗地喊出來,揚言要打他們“五棍見面,與老孫散散筋骨”,每每嚇得他們戰戰兢兢、不停求饒。實際上,悟空從來沒有打過他們,隻不過是跟他們開玩笑罷瞭。
主要是悟空當初的事跡太出名,早已傳遍十洲三島,各路神仙、妖魔都聞聽過他的大名,對他頗為忌憚。山神、俗地自然更是如此,所以常常變作老公公之類的人物出現在悟空面前,受他驅使。
山神、俗地究竟有多少?猜想 連玉皇大帝也說不清楚。唐僧師徒取經途中,每座山都有山神、俗地。而這一路上,山神、俗地幫過悟空不少忙,不但為他提供關於妖怪的各種情報,還能在為難時刻盡一份力,比如在火焰山,俗地就為唐僧師徒準備瞭齋飯,解決瞭吃飯的大問題。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山神、俗地民間都是獨立的神靈。《西遊記》中說山神、俗地屬“陰鬼之仙”,也就是說他們的仙籍在冥界,歸地藏王菩薩管轄,與十代冥王一樣屬於陰司的官員——這可和民間百姓的認知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