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也說國語 嗎 古代如何推廣國語

2016-08-24 00:02:33

  在古代,每個地區大多都是用方言交流,這樣讓地方的人們交流並不通順。但是朝廷為瞭普及人們說國語 ,也是大力推廣。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古代朝廷如何推廣國語 。

  1728年,雍正帝的“正音書館”成立起來,他力主在全國推行北京官話。他諭令福建、廣東兩省將漢民族共同語,舊稱“官話”推行下去。他規定,讀書人 聽不懂和不會說官話,都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看來這個諭令主要督促書生聽說官話。上諭頒佈之後,福建、廣東二省的各個郡縣將正音書院建立起來,教授官話,但 是離京城太遠,又在日常生活裡得不到使用,收效甚微。

  但是作為“推普”的首倡者,而且是皇帝,所以後來張之洞等人在雍正帝的基礎上提出“官音統一天下語言”的思想和舉措。

  1902年,張之洞、張百熙等人制訂《學務綱要》指出:“中國民間各操俗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語,辦事動多扦(han)格(格格不入),茲擬官音統 一天下語言,故自師范以及高等國(民)小(學) 堂,均於中國文一科內附上官話一門。其練習官話,各學堂皆以用《聖諭廣訓直解》一書為準。”

  1909年,清政府資政院開會,議員江謙正式提出將“官話”這個詞正名為“國語”。

  雖然是雍正帝推行瞭北京官話,但是作為滿族人,在全國推行漢語,心裡還是矛盾的。在他以後的清朝皇帝就愈發重視滿語,忽視漢語的重要性,像乾隆皇帝對滿 語就進行瞭發瘋似地維護。不過這也不能改變漢語的地位,即使身為皇帝,也不能逆著歷史潮流而來,所以漢語國語 的至尊地位最終確立下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