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8 22:25:46
張岱明末清初散文傢、文學傢,生於官宦傢庭,祖上很多都出任朝廷為官。字宗子,石公,號陶庵居士,又號蝶庵居士,山陰人。
出生於官宦世傢的張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妥妥的高富帥,在加上當時的社會風氣,張岱的生活完美再現“紈絝子弟風”。明中期的時候,朝廷內宦官專權,特務橫行,黨爭之風愈演愈烈,多數賢能清官或被貶,或受殺身之禍,官場黑暗非常。腦袋清醒的一批人,受官場刺激,湧現除瞭一批提倡忠於本心,追求個性解放的“離經叛道者”。其中尤以李贄等人為代表,他們公開批判假道學,和一些所謂的衛道者,向“程朱理學”發起挑戰。他們主張率性而為,還原真我,希望能沖破傳統禮教的束縛。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對朝政和社會不滿的情況下,文人士子競相效仿。他們醉心於山水,縱情於聲色,追求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他們在膳食茶道、古玩珍寶、山水園林、戲曲雜耍、亭臺樓閣、書畫絲竹中,標榜高雅情致的藝術品味,在玩賞縱情把握生活的意趣和藝術的享受;而另一方面他們又在縱情聲色犬馬,驕奢淫逸中放浪形骸,焚膏繼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提倡解放個性,反叛名教禮法。張瀚《松窗夢語》卷七中這樣形容到“人情以放蕩為快,世風以侈靡相高。”
如此的社會風氣下,張岱也不例外,他自己也這樣說道:“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如此的社會思潮、人文氛圍,塑造瞭張岱的紈絝習氣和名士風流,同時也是成就瞭他的《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和《瑯嬛文集》的主要內容。他放浪形骸的生活也讓人們認為他雖胸有溝壑,名士風流,卻沒有什麼大志。
張岱墓志銘
張岱代表瞭那一個時期大部分文人的狀況,雖然沒有什麼大志向,但並不代表他沒有胸懷傢國,隻是他們將其掩在瞭聲色犬馬、山水園林中。他在為他自己寫的墓志銘中,表現出來的悲不僅是悼己傷懷,世事消亡,也是感念故國不再,江山易於外族而不妥協的情懷。
四川人張岱,他的號陶庵。年少時候是紈絝子弟,十分愛繁華的場所,喜歡住漂亮的房子,愛美麗的婢女來服侍,愛有精神的書童,愛穿鮮艷華麗的衣裳,經常吃美食,騎駿馬,傢裡裝飾華麗的燈飾,愛觀看煙火,喜歡梨園的生活,喜歡吹鑼打鼓,愛好古董,喜歡種花養鳥,並且以喝茶吃橘來不定期日子,還是沉溺於詩書,辛勤勞動忙碌瞭大半生,全部都成瞭泡影成瞭夢幻。當張岱到瞭五十歲的時候,明朝滅亡瞭並且他也變得一無所有瞭,後來他就去瞭山裡隱居起來瞭,所剩下的隻有爛床、破茶幾、壞的銅鼎、彈不瞭的琴,和幾本殘舊不堪的書、壞損的硯一塊而已。穿麻佈衣吃素食,經常沒有飯吃至。想想二十年前,簡直就是兩個世界一樣。
經常自言自語的說,有七個問題是不可以解開的:以往都是從平民而上擬為公侯,而如今卻是從世傢貶為同乞丐一般,如此則使貧富顛倒過來,不可理解之一;生產的糧食不如中土,而且世俗之人都想有金谷那樣的生活,世上有很多的捷徑,並而有獨自的隱居在於陵山野裡度過一生,如此一來便使貧富有瞭分歧瞭,不可理解之二;用書生來上戰場,用將軍來寫文章之類的事情,如此一來則使文武錯亂瞭,不可理解之三;從上官做到陪玉帝的時候不低落,自下和乞丐同住的時候不驕傲,如此一來則使尊卑的差異消失瞭,不可理解四之;軟弱時用唾液吐面而使得它自已幹那樣弱,強銳之時則可以單槍匹馬赴敵,如此一來則使不同時候強弱之間相違背瞭,不可理解之五;世人一時爭利奪名,一時甘居人後,觀場遊戲,肯讓別人先玩,如此一來則使緩急弄得有很大的誤差;不可理解之六;賭博擲骰,不知道勝負,一品茶或嘗一下水,就像辨出澠淄當中的哪一條河的水那樣難;如此一來則使智愚變得錯綜復雜瞭,不可理解之七。有這七個理解不透的,姑且不說自己來理解瞭,還能希望別人來解開嗎?所以稱它為富貴之人可以,稱它為貧賤也之人也行;稱它為智慧可以,稱它為愚蠢人也行;稱它為剛正不阿的人可以,稱它為柔弱的人也行;稱它為勤勞人可以,稱它為懶散的人也行。學習文科,學習武功,學禮節,學寫文章,求仙向佛,學農活學種花全都沒有成功,任隨旁人稱他是敗傢子,是廢物,是頑民,是鈍秀才,是瞌睡漢,是死老魅等都江堰市已經成為瞭過去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