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生平簡介 曹操的歷史評價

2016-08-08 22:28:55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傢、軍事傢、文學傢、書法傢,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佈、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瞭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瞭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瞭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人物評價

  鮑信:“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

  涼茂:“曹公憂國傢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禦將自古少有。”

  孫楚:“太祖承運,神武應期,征討暴亂,克寧區夏;協建靈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陸機:“接皇漢之末緒,值王途之多違,佇重淵以育鱗,撫慶雲而遐飛。運神道以載德,乘靈風而扇威。摧群雄而電擊,舉勍敵其如遺。指八極以遠略,必翦焉而後綏。釐三才之缺典,啟天地之禁闈。舉修網之絕紀,紐大音之解徽。掃雲物以貞觀,要萬途而來歸。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齊輝。濟元功於九有,固舉世之所推。”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義辭以伐叛,彼雖眾其焉用,故制勝於廟算。”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王導:“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裴松之:“魏太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

  垣榮祖:“昔曹操、曹丕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矣!”

  鐘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