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人物生平簡介 張學良是個什麼樣的人

2016-08-08 22:33:41

  熱播大劇《少帥》由文章飾演張學良,講述的是張學良從少年成長蛻變為一名少帥的傳奇性人生,此劇的熱播引得大傢又重新回憶起那個曾經出現在歷史書上的張學良,作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的張學良,他的一生堪比電影。提到張學良,我們會想到他顯赫的身世,年紀輕輕手握權柄統帥一方,同時又會想到站在他背後的一群女人,於鳳至、趙四小姐、不知名的表嫂、谷瑞等等,他的一生和十一個女人有關系,能在政治、軍事、女人這三者之間穿梭得遊刃有餘,恐怕就隻有學良能夠做到瞭。

  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張學良

  天生就帶著一股東北人率性的性格的張學良,不僅人長得英俊瀟灑,按照現代的說法就是顏值爆表,而且傢世顯赫,其父張作霖是地方的大軍閥,張作霖作為高幹子弟從小的生活過得很富足,雖然不是塊讀書的料,卻遺傳瞭父親張作霖的好基因,對軍事很感興趣,英武霸氣中又不是溫柔紳士的一面,這是他最討女孩喜歡的地方。懂得鑒賞古畫,會做古體詩,會跳舞,能說英語,還會打網球,樣樣都能信手拈來,這樣一個男人在身後自然是一群名媛佳麗爭著追求瞭。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生於遼寧,後擔任國民革命軍將領,他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也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甚至在張學良作自我評價時曾說:我們張傢父子,若不是為瞭愛國,會有這種下場嗎?

  民國時期,幾大軍閥呈現出割據狀態,其父統領奉系軍閥,掌管奉天的軍事重任,張學良的童年就生長在這種環境下,張作霖整日忙於公務之事,張學良就在府上整日瞧著父親與各種各樣的官員、政要打交道,耳濡目染自然胸懷遠大的抱負,期望有天能比他爹還要厲害。

  1917年在其父張作霖軍中服役,算是他爸爸帶領張學良真正走進軍營接觸軍事的第一步,1919年就讀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在這裡他結識瞭戰術教官郭松齡,郭松齡雖然年紀比張學良大很多,但是學識淵博對事很有自己的見解,兩人成為忘年之交。1920年後以炮兵科第一名畢業,負責保衛張作霖人身安全,以及維持奉天的治安。

  從少年成長為少帥的坎坷之路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隨著戰爭拉開巨幕,張學良也參加到瞭這場爭奪當中,張學良與郭松齡指揮的東路軍奉軍,成為瞭此次大戰當中惟一取勝的部隊。過瞭兩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張學良奉軍猛攻,奪得勝利,直系全面潰敗,全軍覆沒,其父張作霖奪取中央政權,成為北洋軍閥領導人。這兩次戰爭張學良幫自己的父親登上瞭政權的巔峰。

  後來,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接任父親的職位,統領東三省並宣佈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此舉標志著北伐的結束、國民政府完成統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結束。

  1930年3月,為爭奪中央統治權,地方派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都極力拉攏張學良,張學良在雙方矛盾之初聲稱自己中立並調停勸和,隨著時局的演變,基於維護自身所在奉系集團的利益和維護國傢統一的考慮下,做出擁蔣入關的決定。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為瞭使穩定局勢不使事態更加嚴重,駐守北大營的一萬多名東北軍將士因遵循張的嚴令沒有抵抗。導致日本軍隊更大肆意妄為,寄希望於國聯調解的張學良被外界斥責為坐視日寇侵略東北,辱國喪地,全國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亦電請政府:嚴懲張學良,克日出兵。張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憶錄中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占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借口。”

  隨著日寇的鐵蹄在中華大地上肆意橫行,張學良作為東北三省剿總副司令,眼見外地入侵,自己人還在窩裡鬥,這樣下去遲早要亡國,位高權重的他更應該做點什麼不能坐視不管。此時,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張學良多次與楊虎城向蔣面諫,均遭到蔣拒諫。

  軟禁54年後重獲自由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後,東北軍、西北軍內部出現主張殺蔣和放蔣的爭執,但張學良、楊虎城二人都主張釋放蔣介石,後在聯合抗日達成協議後兩人都把蔣介石給釋放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