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簡介 李東陽與李夢陽有何關系

2016-08-08 22:37:55

  李夢陽,字獻吉,號空同,生於公元1473年,卒於公元1530年,陜西慶陽府安化縣人。祖籍河南扶溝,因為仕途終結後,選擇瞭回歸故裡,因此《登科錄》中說李夢陽為河南扶溝人。

  李夢陽,是明代中期文學傢,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之所以說他是個粗人,是因為他是明代平民精神的代表人物,他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力爭提高明代詩歌在民間的流傳歌頌度。雖然明代的詩歌,相比於唐代詩歌的流風餘韻,而不能流於世俗,但明代的平民精神仍然影響著中國藝術的方方面面。

  李夢陽小的時候,傢庭貧困,是典型的平民傢庭。祖父和兩個伯父都不是讀書人,唯有其父是藩王的傢臣,是讀書人。因此,出生底層人民的李夢陽,在小的時候還是受到瞭一定的文學啟蒙的。

  古時候,若是沒有一個好的出生,若是想要為官並且取得成就,除瞭自己有極高的能力之外,還需要在科舉考試上順風順水。而李夢陽自己不是出生書香門第,也不是名門望族,因此他的為官之路完全靠他本身的才氣和毅力。李夢陽二十一歲舉鄉試第一,二十二歲成進士。因為父母的相繼去世,李夢陽二十七歲才出任為官。但是李夢陽為官不久,就因為個性倔強執拗,得罪瞭權貴,導致瞭他的第一次下獄。徐縉《空同李公墓表》提到這事:“公初稅三關也,立法嚴整,請謁不行。勛璫誣之,逮獄,尋釋。”

  李夢陽三十二歲的時候,當時的張皇後妻弟,壽寧侯張鶴齡,招納無賴、罔利害民。張鶴鳴的惡行,許多人都清楚,但那些官員攝於他皇後妻弟,貴族權貴的地位,不敢上奏。隻有李夢陽正直不阿,得知張鶴鳴的惡行後,立刻上奏彈劾。“於是密撰此奏,蓋體統利害事。草具,袖而過邊博士(貢)。會王主事守仁來,王遽目予袖而曰:‘有物乎?必諫草耳。’予為此,即妻子未之知,不知王何從而疑之也。乃出其草示二子,王曰:‘疏入,必重禍。’……及疏入,不報也,以為竟不報也。一日,忽有旨拿夢陽,送詔獄,乃於是知張氏有本辯矣。張氏論我斬罪十,然大意主訕母後,謂疏末張氏斥後也。……奉聖旨:‘李夢陽妄言大臣,姑從輕,罰俸三個月。’此十八年四月十六日也。”張鶴鳴極其狡猾,得知李夢陽上奏疏彈劾他之後,立刻趕往皇宮,顛倒黑白,將奏疏中的張氏歪解成皇後張氏。反而誣告李夢陽不敬皇後。這就導致瞭李夢陽的第二次下獄,好在皇帝還是有一定的判斷能力的,隨後不久就將李夢陽放出來瞭。

  孝宗繼位後,武宗繼位,改元正德。正德年間,最大的問題就是以劉瑾為首的宦官八虎。他們把持朝政,橫行霸道,陷害忠良,許多為國為民的好官都因這八虎的陷害,或罷官或死去。當時任正五品郎中李夢陽代戶部尚書韓文作疏率群臣彈劾劉瑾八虎,這就是那封著名的《代劾宦官狀疏》。彈劾宦官,雖然表面上是由韓文領頭的,但是實際上是李夢陽主動策劃的。這件事,也就導致瞭李夢陽的第三次下獄。

  正德五年,劉瑾伏誅,李夢陽被放出。正德流年,李夢陽起復,遷江西按察司副使,正四品。四十歲,李夢陽憑借自己的才氣和毅力,從微寒起,做到正四品的官。但是,他到瞭江西,與江西一幹官員,特別是上官沒有搞好關系。就這樣,四十歲時第四次升官,但是升官沒多久卻走到瞭仕途的盡頭。

  李夢陽以微寒之身,處處盡忠,為國為民,無論是為官時,還是罷官後,都多次與損害民力的權貴鬥爭。所以,雖然他多次遭受殺身之禍,但是在士子中的名聲卻很高。老死之後,許多士子文人都很是遺憾。

  李夢陽和李東陽,兩個名字隻中間的輩系不同,但實際上兩人並沒有血緣關系。這兩人的關系,可以說是同事,但兩人之間的情誼,又遠遠大於同事情誼。李夢陽早先就很傾慕李東陽,而李東陽也很賞識李夢陽。李東陽《文後稿》卷十六上說“夢陽以文學為首解,登甲科,砥礪名行,表然見郎署。”因此,筆者猜想,兩人之間應該還存在著一種師生情誼吧!雖然最後兩人生瞭間隙,但早先兩人的情誼的確是存在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