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是誰 史思明為什麼被兒子所殺

2016-08-08 22:39:37

  安史之亂,既然是安史二字,有瞭安祿山,另一個便是史思明。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殺死之後,不久,安慶緒又被父親手下的大將史思明所殺。

  史思明,寧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幹,因戰功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思明”,其貌不揚,懂六蕃語。與安祿山為同鄉裡。天寶初年,累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從安祿山討契丹,表任平盧兵馬使。祿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祿山任為范陽節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萬人。及安慶緒殺祿山自立為帝,他為唐師所敗,退保鄴城,降唐,封歸義王,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肅宗恐其再反,計謀殺之,乃起兵再叛。後率兵解安慶緒鄴城之圍,殺慶緒,還范陽,稱帝,更國號大燕。

  或許草原人的血液裡,便有野蠻的因子,史思明部下兵將是安史叛軍中最殘暴的隊伍,每攻陷郡城,都殺光老弱男丁,以壯丁為挑夫,把婦女奸淫殆遍,兇淫無比。他對外敵殘忍也罷,但對自己的親身兒子都很殘忍。史思明逼他的兒子史朝義建一個軍事據點,明明不可能

  完成。但史思明說如果完不成就要殺史朝義。這真的是親身父子麼?於是史朝義惶惶不可終日,被同樣懼怕的部下駱悅等人慫恿著,反瞭史思明。駱悅等人直接勒死瞭這個時時威脅他們的史思明。   安慶緒暗殺老爹安祿山,史思明殺安慶緒,史朝義又反手幹掉親爹史思明。循環往復,老子殺兒子,兒子殺老子,哥哥殺弟弟,弟弟殺哥哥,似乎陷入瞭一種怪圈,怎麼也無法跳脫出來。血脈相殘和株連殺戮來獲得權力本就是封建政治制度下的專屬弊端。隻不過由於胡人的血性因子,使得這種傾向來得更加快速和劇烈。

  安史兩人都相當的嗜血和殘忍,且脾氣都相當兇橫。這是他們長期的軍頭生活,號令分明的軍營,血腥冷酷的戰場所留下的後遺癥,再加上胡人天性中的弱肉強食的觀念。這些可以讓他們在軍人中合群立威,在軍事生活中又足以讓他們適應戰場形勢的變換。戰爭打起來也非常迅速,其殘暴的手法足以嚇退敵軍。

  但是暴君的統治並不會長久,這是歷史的必然,君不見一代始皇嬴政也不得善終。用暴力的手法來治理手下軍民,遲早會引起眾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自己的生命被威脅的情況下,反,是必然的事,安祿山和史思明都被自己的兒子所謀劃斬殺,被親信蒙蔽出賣,可以說是一種歷史必然。避無可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