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0:59:34
《紅樓夢》本就是一本結構宏大,背景恢宏,人物關系極為復雜的小說。在小說結構背景本就復雜的同時,眾多人物自身也有其豐富的血肉性,內心的矛盾性。因此在這雙重復雜性的加持下,便也使得人們對書中的人物評價更是多種多樣。難以判斷這個人,實際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鳳姐王熙鳳是《紅樓夢》中一位必不可少的人物,其潑辣果決的性情,使得人們對這個明艷的女人印象深刻。很多人都說,王熙鳳這麼一個人物的出現,大大增加瞭《紅樓夢》的可看性,吸引瞭更多的讀者。
王熙鳳這個人,也許正如她的判詞所說,是“凡鳥偏從末世來”。在這個時代,是不適合王熙鳳的。王熙鳳從外裡看,的確存在著面美心狠、仗勢欺人、媚上欺下、心狠手辣的缺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為賈傢所付出的心力。
王熙鳳面熱心冷,無情狠辣,視人命為草芥。賈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給予誘餌,設下圈套,讓他上鉤,最後使其害相思病致死。鐵檻寺老尼凈虛為瞭要幫長安府太爺的小舅子搶親,許她三千兩銀子。她便通過關節暗地使長安節度雲光逼婚,結果迫使一對青年男女雙雙自盡。賈璉偷娶尤二姐讓她得知便又“大鬧寧國府”,後來也導致尤二姐無處容身,飲恨含金自殺。這種種的事跡,歷來就被許多學者判為王熙鳳應該受盡唾罵,世所不容。這是有失偏頗的,太過情緒化和觀念化。若是將這些事件放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中,你會發現,種種事跡,並非隻她一人的原因。賈璉垂涎她的美色,這本就不合乎禮數。長安府太爺的小舅子搶親的事情,更是當時荒唐至極,會被戳脊梁骨的作為。同樣的賈璉偷娶尤二姐,也是不符合封建道德禮數的。所以不能因為這些人的悲劇下場,就將過錯推給王熙鳳一人。王熙鳳雖然的確有錯,但她的罪責不至於承擔所有。這個角色是個極為現實的角色,現實中王熙鳳這類人,相信一抓絕對一大把。
若是將王熙鳳放在現代企業中,一定是一個極為成功的領導層人物。但或許是因為她生於封建末世,因此備受壓制,使得人們對其的評判越來越帶著”正義性“。
許多學者說,因為王熙鳳的放債,使得賈府走向瞭毀滅。這種說法,太過偏面。放債這類事,在古代實際上是後院女人來錢的一個重要手段。和現在炒股票差不多,那個時候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而王熙鳳放債是有合理性的,再加上她隻是因為資金未到位而遲發月例,並不是不發,所以隻因這件事,就將導致賈傢敗落的責任扣在她的頭上,實為不公。賈傢本來就已經從內裡腐爛瞭,隻是因為賈元春為賈傢偷得一時生機。賈元春死後,賈傢就氣數已盡瞭,可以說賈傢的敗落是註定的。
還有人說,王熙鳳會討賈母喜歡,也讓許多人將其判定為一個媚上之人。這更是冤枉至極,說實話能討傢裡老人開心,這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若是傢裡的老人整日愁眉不展,還會有人說後輩不孝。王熙鳳能討賈母歡心,這是她的本事,也是她的孝心。
王熙鳳有著毒辣的眼光,她善於思考,很快就找到榮國公府的話題。“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第二件,事無專執,臨期推委;第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第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第五件,傢人豪縱,有臉者不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王熙鳳認為:“此五件實是寧國府中風俗”。一件件,切中要害,可見其手上本事。
這些都是今人的解讀,古時也有關於王熙鳳的判詞。
“凡鳥偏從末世來, 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這是王熙鳳一生的總判詞。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瞭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傢富人寧,終有個傢亡人散各奔騰。枉費瞭、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瞭卿卿性命。”這是王熙鳳結局的判詞。
“為官的,傢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瞭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瞭片白茫茫大地真幹凈!”這是《紅樓夢曲·收尾·飛鳥各投林》,是書裡所有人結局的總結,而其中“欠命的,命已還”講的便是王熙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