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荊軻是英雄嗎 荊軻有妻子和孩子嗎

2016-08-09 21:03:26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馀情。“ 陶淵明的這首《詠荊軻》是歷代贊揚荊軻其人的代表作之一 。歷來世人對荊軻的評價褒貶不一,而肯定荊軻的人更多一些。左思的《詠荊軻》稱頌他”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後世的詩人、學者紛紛留下 文墨紀念當年在易水邊悲壯的刺秦之行。

  太史公的《史記》裡記載瞭五個刺客,其中荊軻的事跡就占瞭一半,可見司馬遷對荊軻的喜愛。荊軻:殺手乎?俠客乎?”荊軻不是殺手,而是一個 俠客。“ 《史記》研究專傢如是評價。荊軻(?——公元前227年),薑姓,慶氏(古時”荊“音似”慶“)。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人,戰國時期 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他自幼好讀書習武,尤其對劍術頗有研究,年輕時荊軻遊歷各國,在燕國被燕 國智勇深沉的”節俠“田光看重,隨之推薦給太子丹,被拜為上卿。

  用今人的眼光看去看,荊軻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職業殺手,他信守刺殺的原則,為瞭目的而不擇手段,如果我們長遠來看,荊軻刺秦就是一個失敗的 計劃。而在策略和手段上荊軻乃是一個並不高明的刺客,而他的行為卻受到瞭很多能人志士的贊揚。第一個對其肯定的是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 》:”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左思的《詠荊軻》稱頌他”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陶潛說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 情“。評論者大都認為,荊軻雖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難以挽狂瀾於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國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 勇於犧牲的精神,於俠義二字無愧,刺秦失敗或是失敗,他都是英雄。

  電影《荊軻刺秦王》中,荊軻起初是一個給錢就殺人的職業殺手,面冷心硬,但是在一次刺殺行動中,他對手無寸鐵的盲女卻手下留情,小女孩帶給 他巨大的震撼,從此後他金盆洗手。當秦王嬴政在趙國邯鄲殘忍地活埋瞭無數趙國兒童之後,荊軻不想再看到任何兒童慘死在秦王之手,故挺身而出 ,毅然決定刺秦。這是電影中荊軻刺秦的動機。在歷史上,荊軻刺秦似乎是缺乏動機的,根據史料的記載,荊軻”好讀書擊劍“,”雖遊於酒人乎, 然其為人沉深好書“,荊軻更像是一個有學問的沉穩之士,決非一介山野莽夫。

  荊軻年輕時候喜歡四處遊歷,又喜好結交豪傑之士,因此在燕國結交瞭許多好友,其中一個叫田光的是太子丹身邊的人,燕太子丹找人行刺嬴政,首 先找到田光,田光因年老力衰,故而推薦瞭他門下的荊軻。荊軻起初推辭,但是太子丹一心想讓荊軻去,接著又拜荊軻為上卿,給予他各種優厚,荊 軻受之有愧,卻之不恭,隻好接受瞭這個任務。一定程度上不是太子丹選擇瞭他,而是歷史選擇瞭他。

  仔細分析,荊軻刺殺秦王的動力明顯不足,荊軻與燕國不沾親帶故,如果說燕太子丹要刺殺嬴政有其報私仇的成分,那麼,荊軻的目的則更是出於為 救六國人民的俠義之心。他的這次刺殺,都是燕子丹設計的,他收買拉攏,苦求威逼,荊軻隻好答應。既然答應,就全力以赴,這是一個”士“或者 ”客“的必備品質。所以從荊軻本人的所處具體環境出發,在一定意義上說,他既不是高尚的為國而死的民族大英雄,也不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反動派 ,他隻是一個普通的落魄士大夫,被卷入瞭一場風雲詭譎的政治事件,恰好處於各種矛盾的漩渦中心。是歷史選擇瞭荊軻。

  但是,也有不少史學傢認為,不應該對荊軻過高的評價,荊軻身處的時代是個講究義的時代,這個義不是國傢的而是個人的,他的刺秦行為就是被當 時流行的”義“所驅使,而且根據《戰國策·燕策》中的相關記載認為,荊軻根本就不是一個擅長打鬥的武士。他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個縱橫之士, 喜好讀書、結交豪傑、能言善辯,這就能解釋為何荊軻會在一開始會推辭太子丹的任務,荊軻不得不來扮演這個他並不願意扮演的刺客角色,而他的 死也是不值得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荊軻是不是英雄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至少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秦時明月》裡,荊軻有孩子和妻子,他的兒子叫做荊天明。而在史書記載荊軻屬於未婚,刺秦之後,株連九族,秦始皇將所有跟荊軻有關的人統統 殺掉瞭。關於《秦時明月》中提到的荊軻的兒子和妻子,隻是一個虛擬人物,並無記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