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15:47
冰肌玉骨,正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繩低轉。但屋指西風兒時來,文隻恐愛年暗中偷換!
然而就在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不道流年挾彈騎射,遊宴尋詩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檢點趙匡胤效法郭威,演一幕“黃袍加身”的鬧劇,取代後周而君臨天下,國號宋,改元建隆整軍經武,南征北伐,目標逐漸指向後蜀。花蕊夫人屢次勸孟昶礪精圖治,孟昶總認為蜀地山川險阻,不足為慮。
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十四萬守衛成都的蜀兵竟不戰而潰。孟昶自縛出城請降,自王全斌出兵之日算起,才六十六天後蜀滅亡。
孟昶,花蕊夫人被押赴汴梁。到汴梁後,孟昶被封為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宋太祖趙匡胤如此優待孟昶,隻因他久聞花蕊夫人艷絕塵寰,欲思一見顏色,以慰渴懷,又不便特行召見,恐人議論,便想出這個主意,重賞孟昶,連他的侍從傢眷也—一賞賜,料定他們必定進宮謝恩,就可見到花蕊夫人。果然如此,那天謝恩,孟昶的母親李夫人之後就是花蕊夫人。太祖格外留神,覺得她才至座前,便有一種香澤撲鼻中,令人心醉,仔細端詳,隻覺得千嬌百媚,難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口稱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時,那一片嬌音,如鶯簧百囀,嚦嚦可聽,方才把太祖的魂靈喚瞭回來,但兩道眼光,仍射住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花蕊夫人也有些覺得,便瞧瞭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馬。七天後孟昶暴疾而終,年四十七歲,史傢多認為是太祖毒死的。
太祖聽到孟昶已死,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佈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孟昶死後,他的母親並不哭泣,但舉酒酹地,說道:“你不能以一死殉社稷,貪生至此,我也因你而茍活在人間,不忍就死,現在你死瞭,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於是絕食數天而死。孟昶葬在洛陽,他的傢屬仍留汴京,少不得入宮謝恩。太祖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便乘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在這時候,身不由己,隻得宛轉從命,飲酒中間,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詩,在蜀中時,曾作宮詞百首,要她即席吟詩,以顯才華,花蕊夫人吟道: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吟罷,說道這詞是當日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的,寫在驛站的墻壁上。還說:“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裡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為是萬裡來朝的佳讖,因此百官競執長鞭,自馬至地,婦人竟戴高冠,皆呼為‘朝天’。及李艷娘入宮,好梳高髻,宮人皆學她以邀寵幸,也喚作‘朝天髻’,那知道卻是萬裡崎嶇,前往汴京,來見你宋主,萬裡朝天的讖言,卻是降宋的應驗,豈不可嘆麼?”宋太祖趙匡胤聽罷長久不語,連飲三杯,說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吟出一詩: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宋太祖本也是個英雄人物:當年千裡送京娘,當年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此時有感於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更加深瞭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飲瞭幾杯酒後的花蕊夫人,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太祖攜著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寢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裡,飲酒聽曲。
這日退朝略早,徑向花蕊夫人那裡而來,步入宮內,見花蕊夫人正在那裡懸著畫像,點上香燭,叩頭禮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麼畫像,即向那畫像細看去,隻見一個人端坐在上,眉目之間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一般,急切之間,又想不起來,隻好問花蕊夫人。夫人不意太祖突如其來,被他瞧見自己秘事,心下本就驚慌,見太祖問起,連忙鎮定心神,慢慢回答道:“這就是俗傳的張仙像,虔誠供奉可得子嗣。”太祖聽如此說,笑道:“妃子如此虔誠,朕料張仙必定要送子嗣來的。但張仙雖掌管送生的事,究竟是個神靈,宜在靜室中,香花寶櫃供養,若供在寢宮裡面,未免褻讀仙靈,反幹罪戾。”夫人聽瞭太祖的話,連忙拜謝。實際上花蕊夫人所供的並不是張仙,而是蜀主孟昶。她本與孟昶相處十分恩愛,自從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宮,因為貪生怕死,勉承雨露,雖承太祖寵冠六宮,心裡總拋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瞭她的像,背著人,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隻得謊稱是張仙。可憐那些宮裡的妃嬪,聽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會十分感念花蕊夫人瞭,後人有人詠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