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18:25
原創作者投稿,禁止轉載。原標題:曹操最有軍事才幹的兒子,竟然是這樣死的?
曹操所有的兒子中,曹植的文采是最好的,曹彰的軍事是最好的,兩人這自然是曹丕所忌憚的。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5月,曹彰與陳思王曹植、白馬王曹彪都去京師朝會,但曹彰到京後卻不明不白地死去。
由於史書上沒有詳細的記載,因此他的死因基本上靠猜。
正史上語焉不詳,而野史上卻說得繪聲繪色、有板有眼。據劉義慶《世說新語》載:
魏文帝曹丕對曹彰一向頗為忌憚,這次趁他進京,曹丕說話,你難得進京,我們兄弟也難得見面,難得在一起下圍棋,這次大傢就到太後宮裡下幾局吧。
曹彰雖然是武將,但喜歡詩詞,也喜歡下棋,皇帝的邀請,曹彰不敢不從。
圍棋,兄弟倆小時候常下,但他沒想到,這是一場生死棋局。
棋就擺在那裡,就看你怎麼下瞭。
除瞭棋,還有大棗,曹丕同志提前做瞭手腳,給棗子上抹毒藥。看到曹彰,曹丕熱情地說,喜歡吃大棗,隨便拿(魏文帝忌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後閣共圍棋,並噉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
曹彰畢竟是粗人,聽不懂弦外之音,皇帝讓吃,他就沒過多客氣,拿起幾個就吃,結果一不小心就中毒。
恰好卞太後就在跟前,一看曹彰不行瞭,立即找水施救,殊不知,精於算計的曹丕早就叫身邊的人把那些可以盛水的瓶瓶罐罐給毀掉瞭。
卞太後找不到水,情急之下,光著腳跑到水井邊,但也沒辦法汲水,不久曹彰就死瞭(既中毒,太後索水敉之,帝預敉左右毀瓶罐,太後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
兔死狐悲,兄弟三人一同進京,哥哥曹彰卻莫名其妙地死瞭,曹植和弟弟曹彪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兄弟之情,有時真是薄如紙。
為什麼?權力!是它讓一切變形,讓一切扭曲。
辦完該辦的事情,兄弟倆該回封地瞭,按規矩,回到封地就畫地為牢瞭,兄弟倆隻能在自己的地盤內自娛自樂,很難互相走動瞭。
那就結伴同行,一路上大傢也好說說話。 曹彰是怎麼死的#
隨行的朝廷官員說什麼都不同意:“按政策規定,你們不能結伴同行,不得互相交結。否則大傢都交不瞭差。”
什麼世道,兄弟間居然不能同路!
曹植仿佛到親情像絲佈一樣被刀割裂的聲音,這種聲音不斷地撞擊這他的心靈,越來越強烈,最終化成瞭帶血的文字——他特意寫下著名的《贈白馬王彪》,表達對哥哥曹彰暴亡的深切懷念。
天堂沒有冷酷的哥哥,沒有毒大棗,沒有一盤盤棋局,你的靈魂可以安息!
而卞太後目睹兄弟相殘的悲劇,也心如刀絞。
曹丕的為人她是清楚的,殺瞭曹彰,難保他不對曹植下黑手。無論如何也要阻止悲劇的重演。
終於有一天,她嚴肅地對曹丕警告說,你已經殺瞭曹彰瞭,難道真要趕盡殺絕嗎?
據說曹丕聽到後,良心發現,才對曹植網開一面的。
曹丕為啥要對自己的親兄弟下毒手?除瞭曹丕對曹彰的本事的確有些忌憚的原因外,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曹彰的奔喪期間有反常舉動。
220年曹操在洛陽駕崩,由賈逵主持治喪,此時曹丕駐紮鄴城,曹彰駐紮長安。據三國演義記載:曹彰提兵而來,但他自己坦承自己是奔喪而非奪權,最終“隻身入內,拜見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將本部軍馬盡交與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辭而去。 ”
帶兵奔喪是大忌,但交瞭兵權就安全瞭,哥倆也就好瞭,在小說傢筆下,雖然有曲折,有誤會,但能夠握手言和,結果還是不錯的。
而歷史似乎要殘酷一些。
根據《三國志·賈逵傳》記載,曹操去世後,曹丕還沒到,曹彰帶著人馬先到瞭洛陽,他見到賈逵就直奔主題:“先王的璽綬在哪裡?”
這句話就太直白瞭吧。
賈逵很嚴厲地回答說:“太子在鄴城,他才是儲君,先王的璽綬不是君侯你該問的!”
一句話說得曹彰無言以對,不敢再爭。就這樣,賈逵和在洛陽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遺體入殮,然後與夏侯尚護送到鄴城,由太子曹丕主喪。
此篇文章是中國合作作者原稿,未經中國的明確授權和許可,任何新聞媒體不得對該文章非法予以復制、轉載、鏈接和傳播,中國歷史網將依法追究違者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