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投資”講述的是什麼?他與李蓮英有何關系

2016-08-11 22:20:28

  在正常情況下,人一生交往的關系人是10—30—60,什麼意思呢?你遇到危難的時候,能借錢的對象不超過10個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誰能夠借錢給你,就算是把親戚、朋友、父母都加上,你到那時候能張口借錢的對象也不超過10人。人這一生,其實不需要太多的關系就能應付得瞭。

  投資人的聰明之處就是重點做極個別人的長期投資,歷史上有一個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袁世凱做李蓮英的投資。

  在戊戌變法前後,有一天慈禧召袁世凱在頤和園議事,袁世凱看到慈禧身後站著的李蓮英不時在老佛爺耳邊嘀嘀咕咕,對她影響很大,就知道這個李公公很重要。但是他不便直接去接觸,就開始在李公公身上投資。怎麼投呢?非常簡單,逢年過節送點禮,再簡單不過瞭。

  開始李蓮英也不知道,說也不大熟悉這個人,怎麼會送禮呢?但是他也習慣瞭,因為巴結的人太多瞭。關鍵是袁世凱堅持若幹年,不斷地送,越送越大。終於有一天,李蓮英覺得不安瞭,心想這人怎麼送瞭好些年禮,而且越送越大,為何就是不提要辦什麼事呢?

  於是他就老想見袁世凱,心想見瞭以後,幫著辦件事,這事就算平瞭。但袁就是不見,說沒有什麼事,隻是對公公表示敬意。終於有一天,袁世凱主動通過人來約,要跟李蓮英見面,李蓮英特高興,說終於能見,見瞭就把事給平瞭,把這麼多年欠的人情給還瞭,而且想,估計是個棘手的大事瞭。

  袁世凱約的時候,手下人都不解,都說,那麼如日沖天的大總管李蓮英,咱跟他也沒什麼往來,咱能約出來嗎?袁世凱很自信,就吩咐手下去傳話,幾日幾時在哪兒見面。下邊的人說,那不行吧?袁世凱說:“你別管,肯定行,就這麼辦。”

  李蓮英一聽袁世凱約見,心頭既不安又高興:憋這麼多年瞭,趕緊得見。見瞭以後,以為肯定有大事,結果沒想到,袁世凱又給瞭20萬的銀票,意思就是這銀票是管這次幫忙,前面的人情你還欠著。李蓮英收瞭這張銀票後問:“大人有什麼事情嗎?”袁世凱說:“很簡單,下官也沒什麼事情,就是想請公公費心,在宮裡散佈點消息。”袁世凱要在宮裡造個謠。

  造什麼謠呢?造袁世凱政敵的謠。具體就是印一份假的報紙給慈禧看(那時候宮廷裡有一份報紙,專門給皇上看的,叫《邸報》),在這份作假的報紙上造謠說袁的政敵要幹壞事。這活看似簡單,其實一般人還幹不瞭。而這對李蓮英太容易瞭,不就放個小話,然後拿一張假報紙嘛!

  後來李蓮英就用這種辦法,借慈禧之手幫助袁世凱把政敵給扳倒瞭。所以投資於人這件事情,時間越長、越隱蔽,回報就越高。

  所以投資於人的回報,特別是在安全上的回報,遠高於一般的投資或者存銀行。比如我有60萬元存在銀行,遇到麻煩會是個什麼結果呢?第一,兵荒馬亂中到銀行去取錢,銀行可能說不上班;第二,真出事瞭,要吃糧食,銀行不能變出糧食,存在裡邊的錢也不能變成糧食;第三,這個錢還貶值,還收利息稅。但如果投在6個人身上,一人10萬塊錢,隻要有一個人相對比較成功,或者一直關系不錯,那麼遇到危機的時候,他肯定先打電話問有什麼事,或者沖過來直接幫忙瞭。萬一他發達瞭,10萬或者50萬塊錢,對他也不是大事,不用你到銀行,他就直接給送過來瞭。所以投資在人身上是值得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