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才是主角 華妃為什麼如此受大眾喜愛?

2016-08-11 22:28:08

  喜歡一個人,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氣象學女博士李汀在《武俠,從牛A到牛C》中關於大反派歐陽鋒,說瞭一段驚世駭俗卻入骨三分的話:縱觀歐陽鋒一生:出過名,有過錢,殺過人,放過火,吃過虧,上過當,作過惡,行過騙,通過奸,發過瘋,唯獨沒有服過軟!——作為一個男人,其實壞不是悲劇,敗也不是悲劇,軟才是大悲劇!

  鄭曉龍的《甄嬛傳》倒真如他所說,即使是拍爛瞭的宮廷劇,用心去拍,也會拍出精品。斷斷續續,沒頭沒尾地將《甄嬛傳》拼湊看完,彷佛應瞭書上之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主動與被動之間,在電視上和網絡上將其瀏覽或細品瞭幾次之後,味道漸濃。最感興趣的倒不是大傢通俗意義上解釋的將現在職場規則、宮廷八卦或帝王野史講得親近動人,而是其間多位不知名演員將人物演繹得精彩,任何一個小表情都下足瞭功夫,讓人品之再三,回味無窮。而諸多人物,華妃令人情有獨鐘。

  非常反感看歷史劇的兩個極端,要麼不分青紅皂白將歷史劇當做歷史書,整得自己像還珠格格似的,也反對看歷史劇非得想證明自己歷史知識淵博,一定要考據出錯誤處一二三四。看電視就是看電視,喜歡誰就喜歡吧。華妃是後宮眾多女人當中少有對皇帝存有真情之人。她敢愛敢恨,絕不腹黑;敢作敢當,絕不推脫。任何算計任何鄙視任何高傲任何欲望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想整人,整得天下皆知;想孩子,想得肝腸寸斷。絕不容忍,絕不低頭,絕不妥協,一生都生活在自我和欲望當中,一個字“真”,不是真誠,而是真實。這和那位腹黑的皇後相比,她壞在明處,壞得可愛,壞中有情,壞亦不壞。有兩個情節讓人難忘,蔣欣拿捏演繹得精彩萬分。

  第一處是她眼看兄長被參,大廈將傾,親手將身邊的侍女頌芝向皇帝奉上。對於其他爭寵的後妃而言,拿個侍女討皇帝歡心,作為挽回聖寵、振興傢業的途徑,也不會如她那般痛苦得將那張美臉扭曲成瞭一根酸黃瓜。當聽到蘇公公出來告訴她,請她回去,估計頌芝姑娘今晚就留在養心殿瞭。一聽這話,首先過不瞭的就是自己這一關,從她聽到這預料之中的話到轉身離開短短的幾秒之中,臉微微卻又控制不住地抽搐著,眼眶中淚水盈盈欲滴,心口也輕輕起伏,那份打心底的不願意,那種親手讓另外女人上自己所愛男人床的痛苦展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處是被打入冷宮的她反遭算計,將被皇帝賜死那一幕。陰暗的房間裡,除瞭一張桌子兩張凳子,陳設全無,此時的華妃珠翠不再,驕橫難尋,但是看到甄嬛來到,臉上的高傲頃刻間又覆上面容。與甄嬛預知結果的冷靜相比,此時故裝堅強的華妃更是楚楚動人,惹人垂憐。當最後一道心理防線——原來自己第一個孩子不是端妃陷害,而是被皇帝和太後害怕年氏一族獨大篡權而借人之手貌似不經意做掉的,自已一直沒有懷上孩子,也是因為一直引以為享受獨寵的歡宜香導致的——人間最大的悲劇不在於所愛的人多恨你,而在於自己一直愛著的人原來至始至終都在悄悄地騙著你。當真相揭開的那一刻,所有的利劍齊刷刷地射向華妃假裝堅強的胸口,徹徹底底地將其射穿、擊垮、粉碎。她撞向墻頭的那一刻,與其說是被甄嬛逼迫的結果,倒不如說她是死在自己徹底毀滅的心下,還有什麼能夠超越“哀莫大於心死”的悲楚呢?看來,讓一個人痛恨你,其間的哀傷遠遠遜色於讓一個人失望於你。

  縱觀華妃的一生,美艷過,盛寵過,驕橫過,跋扈過,失落過,惆悵過,同時也真誠地愛過,真心地待過,真實地恨過。一句話,在牛A和牛C之間活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