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誰?袁枚是哪個朝代詩人?清代才子袁枚的故事

2016-08-11 22:33:08

  袁枚,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性靈派三大傢之一,其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是著名的文學批判傢,袁枚詩歌創作回歸表現真情發揚開辟新徑的創造精神,那麼,知道這個袁枚是誰嗎?袁枚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呢?袁枚又有怎樣的故事呢?別急,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傢一一揭曉。

  袁枚是誰?

  袁枚,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傢、文學評論傢。被譽為在清代乾隆時期的詩壇上被贊譽為“奇才”“真才子”,並被公認為詩壇領袖。

  其是乾隆四年的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後,袁枚外調江蘇,先後於,歷任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但是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

  此後,袁枚一直致力於創作,是性靈派三大傢之一,

  公元1797年,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是哪個朝代詩人?

  由上述我們可知袁枚是清代時期的詩人,才子。

  據歷史記載,袁枚幼年時傢境貧困,但他天資聰穎,又嗜書如命,勤奮好學,因此進步很快。少年袁枚買不起書讀,就借書看,或者到書店去站著看書。他往往是一手翻書,一手執筆,不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地摘錄,摘錄好後,他就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這樣積累一多,寫詩、作文、議論就可以順手拈來,左右逢源瞭。

  其是乾隆四年,袁枚高中進士,乾隆七年,袁枚被外調與江蘇沭陽縣任縣令,而此時,正是所謂“乾隆盛世”,但在沭陽民間,卻是萬戶蕭疏、悍吏橫行的現實。一個沭陽縣,竟有“饑口三十萬,餓死者不計其數”。

  袁枚面對這“路有餓殍、哀鴻四野”的慘狀,拿起蘸著血淚的筆抒發感慨:“百死猶可忍,餓死苦不速,野狗銜髏髑,骨瘦亦無肉,自恨作父母,不願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筆尖,對那些“苛政猛於虎,悍吏虐於蝗”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的貪官污吏,進行無情的撻伐。

  清代才子袁枚的故事

  說到袁枚,清代乾隆時期的文壇領袖,其故事真的是不要太多,據悉,袁枚是一個富有生活情趣、左右逢源的詩人,同時,袁枚還非常的喜愛藏書,讓認為沒有什麼比書籍更令人向往,此外,袁枚還喜好遊山玩水,下面小編將為大傢詳解清代時期的文學領袖袁枚的故事。

  袁枚的故事之“左右逢源”

  袁枚幼年時傢境貧困,但他天資聰穎,又嗜書如命,勤奮好學,因此進步很快。少年袁枚買不起書讀,就借書看,或者到書店去站著看書。他往往是一手翻書,一手執筆,不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地摘錄,摘錄好後,他就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這樣積累一多,寫詩、作文、議論就可以順手拈來,左右逢源瞭。

  袁枚的故事之山林之樂

  袁枚年輕時就喜歡追求山林之樂,但由於遵循“父母在,不遠遊”的信條,一直到他67歲服喪完畢後,才開始瞭盡情遊歷山水的旅行。這一年,他遊歷瞭天臺山、雁蕩山、黃龍山等名山。

  68歲時,袁枚遊歷瞭黃山。69歲,他跑得更遠,正月出發,臘月底才回傢,從江西廬山一路遊玩到瞭廣東羅浮山、丹霞山,又到瞭廣西桂林,之後經永州回返,順路遊衡山。71歲去武夷山,73歲遊江蘇沭陽,77歲二遊天臺山,79歲三遊天臺山,80歲又出遊吳越之間,即便是81歲還出遊吳江……

  要知道,舊時交通不便,以袁枚這麼大的年紀,能夠承受舟車勞頓、跋山涉水之苦而興致不減,如此頻繁、長時間的出遊,其身體狀況之佳、精力之矍鑠可見一斑,難怪當時便有人稱贊他“八十精神勝少年,登山足健踏雲煙”。

  以上是關於袁枚的個人信息,如你想瞭解更多歷史人物信息,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