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和李世民有關系嗎

2016-08-13 13:30:17

  李世民,唐太宗,貞觀之治的締造者。他任用人才,從諫如流,完善制度。①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瞭經濟的發展。②政治上實行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的實行,使宰相的人數比秦漢時期增多,便於皇帝控制。

  ③唐太宗時期加強瞭國內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聯系,加強對西北等地區的管轄,另外還加強瞭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④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這既是“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貞觀之治”的內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長孫無忌等能臣。⑤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歷史書上簡直將李世民捧成瞭千古一帝,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看瞭李淵的某些業績之後就會發現,前兩點基本是站在在父親的基業上,在貞觀後期這兩點中的很多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被廢止和倒退,除瞭“加強監管機制和納諫”,但在後面也有倒退。隻能說他是一個集大成者,十分善於用人,再完美的人也會有松懈的一天。就像現代官場,有誰是一上去就貪呢,有些貪官被扒出來,人們甚至有點不可置信,平時塑造的形象太好瞭。

  我們來說說大傢最感興趣的,武則天和李世民的關系吧。李世民的妃子中的確有武則天,那時候她還不能被稱為武則天,隻是一個才人。但是卻有證據表明,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並未寵幸過武才人。而,武則天雖然是李世民的妃子,其主要職責是內宮的“機要秘書”。這個嘛,其實就是一個幫著提提意見的人。

  並且,武才人進宮正值豆蔻年華,太宗皇帝也春秋正盛,可為什麼沒有結果呢?歷史記載的李世民所有的子女,沒有一個是武才人所生,太宗皇帝在人生後期也有生子女的記錄。可是武才人跟在太宗身邊長達七年,卻沒有一男半女。然後轉折點來瞭,武則天後來在感業寺被李治幸禦後第二年就生下瞭兒子弘。足以說明,李世民和武則天並沒有什麼關系,隻是空有名頭而已。而且,李世民喜愛的並不是武則天,後宮中那麼多美人,武則天憑借什麼出彩呢?

  貞觀十年(636),李世民賢德的長孫皇後去世。太宗由此很是悲傷。當然,男人失去

  心愛女人的悲傷總會過去的,李世民雖然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但他在對待美色上也不是一個偽善者,隻要是美麗的女人,不管這個美女所處是什麼樣的身份和地位 都將會成為他寵幸的對象。   隻能說帝王的通病,也隻能說是人類的通病,有哪個人,不喜歡美的東西呢。追求美,是人之常情,因為人,有審美的需要,需要通過美來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然後有一個人進入瞭太宗的視線。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大傢還記得麼?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李元吉滿門全滅,除瞭幾個女兒,李元吉的妃子被納入後宮。立為“婕妤”,倍加寵愛。這種做法,本身就為人所詬病,殺瞭親身弟弟,還娶瞭弟弟的老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長孫皇後去世後,楊氏的光彩在李世民的眼中顯現出來,準備將這原本是自己弟媳的楊氏立為新皇後。

  魏徵毫不留情地進諫道:“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辰嬴自累!”這個辰嬴是誰呢?春秋戰國時,有這麼一個故事:秦穆公將女兒懷嬴嫁給瞭在秦作人質的晉公子圉。後圉逃歸,懷嬴不從。再後來圉的弟弟晉公子重耳流亡到瞭秦國,秦穆公很欣賞重耳,認為他有王霸之相,於是將女兒懷嬴更名辰嬴嫁給瞭重耳,後又連續將四位秦宗室美女嫁給重耳當妾。

  也就是說,歷史上有名的重耳娶瞭哥哥的女人,後世也將此作為其笑柄。唐太宗想要做與唐虞比肩的明君,怎麼能去立弟媳做皇後。為瞭自己的名聲,直到他死,也心念楊妃之故,他再也沒有動過立皇後之念。如此在乎名聲的太宗,怎麼會派跟自己的確有關系的武才人去照顧太子在禁宮中的生活呢。隻能說,太宗的確沒看上武才人,賜一個跟自己沒關系的,又能幹的宮中人去照顧李治,是太宗的做法。卻也是造成後世傳言的源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