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傢柳宗元的思想教育主張是什麼

2016-08-13 13:32:51

  身為唐宋八大傢之二的柳宗元,文的成就大於詩歌。《天說》為其哲學論文代表作。文章著重批判天能賞罰的唯心主義天命觀,闡發天沒有意志、是物質實體的觀點。毛澤東曾經說過:“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傢,見之於他的《天說》,這篇哲學論著提出瞭‘天與人交相勝’的論點反對天命論。劉禹錫發展瞭這種唯物主義。”

  小編是馬克思唯物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堅信某些會飄來飄去的東西絕對不存在,這樣,我走夜路回傢才不會害怕!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東。柳宗元認為天下萬物的生長,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須順應自然規律,否則不僅徒勞無益,還會造成損害。這種說法延伸出瞭他的教育主張——“交以為師”的師道觀。

  柳宗元認為,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育人同樣要順應人的發展規律,而不能憑著主觀願望和情感恣意幹預和灌輸。

  他充分肯定教師的作用,認為無師便無以明道,要“明道”必從師。他拒絕結成正式師生關系,不敢受拜師之禮。但對來向他請教問道者,他都盡力給予解答,誠懇地指導,確有為師之實。他的“交以為師”的師道觀,其實就是指:師生之間應和朋友之間一樣,相互交流、切磋、幫助,在學術研討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單純的教導與被教導的關系。

  這種師道關系與韓愈的《師說》不相上下。在高層次的教學活動中,更有借鑒意義。

  樸素唯物主義的柳宗元,不僅僅體現在他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上,順從自然界的規律,還體現在他做的兩件事情上。第一件事情:開鑿水井,當時的柳州人民,由於迷信,從來不敢打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喝雨水和河水長大。對此,小編隻能說,封建迷信害死人啊,靠天吃飯比靠山吃飯還不靠譜,萬一大旱三年,或者水裡寄生物泛濫,怎麼辦,豈不是要活活渴死。柳宗元致力於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科普自然規律,打上水井,柳州人從此喝上瞭幹凈的地下水,水源穩定且安靜。

  第二件事情:既然水源有瞭保證,那麼吃的呢?古代吃的來源於土地,土地不夠怎麼辦,開荒唄!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號召組織鄉間的閑散勞力,開荒墾地,種樹種菜,鼓勵發展生產。當然種地開荒可不能忘瞭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啊,一場水沖過來全完瞭,柳宗元事必躬親,看到瞭此處重點,便重視植樹造林,親自參加植樹活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