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48:36
要說起明朝最著名的大臣,人們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那位“北京保衛戰”中一戰成名,對於明朝江山有著再造之功的大忠臣於謙。不過赫赫有名的“於少保”卻沒有得到善終。“奪門之變”後這個保住大明江山的人卻被以“謀反”罪名斬首。
要說起於謙的死,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政治鬥爭。也就是說,在政治的核心圈裡,他已經被“OUT”瞭。雖然說當時朝中於謙的地位可謂是首屈一指,但其為人光明磊落,絲毫沒有察覺到一個新的團夥已經產生。
景泰七年,徐友貞、曹吉祥、石亨三人謀劃“奪門之變”助明英宗朱祁鎮復辟。朱祁鎮再度登上皇位之後,新的核心政治圈形成,於謙自然成為首個被“OUT”的人。
毫無疑問,奪門之變隻是小人集團為瞭自身利益而發動的一場陰謀。朱祁鎮不明就裡將幾個小人視為“功臣”,讓他們控制瞭整個朝政,幸運的是,有一個人最終戳穿瞭他們的陰謀,並成功誅殺瞭徐友貞、曹吉祥和石亨,讓於謙沉冤昭雪。這個人叫李賢,一個之前一貫沉默的人。
李賢,明宣德八年近視,累官至吏部侍郎。在之前的“土木堡之變”“京城保衛戰”“奪門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中,一直不顯山不漏水,但這個人有個最大的優點,人緣好。徐友貞拿他當心腹,石亨認為他是“自己人”曹吉祥和他的關系也頗為融洽。這樣的關系,足以保證他在新的朝堂之中不被“OUT”。不過,李賢從來沒有把徐友貞、石亨、曹吉祥黨朋友,他隻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叫於謙。
在奪門之變後,李賢知道,如果不能夠即使的和徐友貞他們站在一起,那麼等待他的隻能是和於謙相同的命運,就是被“OUT”。而想要給於謙沉冤昭雪,就隻有檫幹眼淚,和這幾個人搞好關系,保持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他默默的隱藏自己,從那些陰謀傢的身上學習權謀和詭計,並最終用這些武器打到他們。
時間一長,徐、石、曹三人的矛盾就逐漸產生瞭,於是李賢成為他們真想拉攏的對象。石亨想保舉李賢成為吏部尚書,並借助李賢打到徐友貞,李賢拒絕瞭,因為他不想太早立於風口浪尖。他的謙遜並沒有引起石亨的不滿,反而讓石亨認為李賢不爭奪利,增加瞭對李賢的好感。同時李賢再次發揚自己的“好人緣”讓吏部尚書王翱對他刮目相看,此後李賢受到打擊貶官外派的時候,正是王翱為李賢求情,得以讓李賢留在瞭京城,並在不久後官復原職。王翱卸任之後,向皇帝舉薦李賢接班,李賢得以順理成章接任吏部尚書。
李賢的好人緣出瞭名,連皇帝都開始對徐、曹、石不滿,決定鏟除他們的時候,第一個找來商議的,也是這個好人緣的李賢。有一次,他私下找李賢,問瞭他一個問題:“這些人幹預政事,搞得來報告事情的人都不來找我,卻先去找他們,該怎麼辦呢?”
李賢慌瞭,他知道皇帝陛下的不滿已經到達瞭頂點,想發泄一下,才問出瞭這個問題,可是自己不能實話實說,因為時機還不成熟。
他想瞭一下,講出瞭一個堪稱絕妙的答案:“陛下,你自己看著辦吧。”
這句話,巧妙的避免瞭使自己陷入風口浪尖的風險,並進一步加深瞭朱祁鎮除掉三人的決心。
最後的時機終於來瞭,一次單獨召見,朱祁鎮讓李賢說出奪門之變的真相。奪門之時,景泰皇帝重病,並且無皇子,那麼皇位早晚還是會回答朱祁鎮頭上,徐、石、曹謀劃奪門之變,隻是為瞭自己爭取一個政治資本而已。
朱祁鎮也終於明白瞭。
徐友貞,天順四年被打回原籍,後病死傢中。石亨,天順四年入獄,死於獄中。曹吉祥,天順五年叛亂,被凌遲處死。
李賢,立朝三十年,雖經歷坎坷,卻能百折不撓不改其志,終成大業。官至少保、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成化二年(1466)病逝。留名青史。史贊:偉哉,宰相才也!
公道自在人心,多年忍耐,終有翻盤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