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的冤獄論 奸臣秦檜的另一面

2016-08-13 13:58:00

  秦檜,在我們眼裡就是一個奸臣、賣國賊,他陷害忠良,向金乞和,遺臭萬年,甚至有人說“我到墳前愧姓秦”。可是仔細想想,他真的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壞蛋嗎?我們真的瞭解他這個人嗎?  

  秦檜在宋欽宗時曾三次上書言兵事,是當時的主戰派,又堅決反對向金割地。靖康之禍,徽宗、欽宗二帝被留在金營,金國要擁立異姓皇帝,最終推選瞭張邦昌。秦檜不顧性命,極力陳說利害,希望金國恢復欽宗的帝位,讓天下安定,結果被金人帶到瞭軍中,可見秦檜當時也是意氣風發、大義凜然、一意抗金的。秦檜的字也寫得很好,頗有可觀之處(宋體字的產生與之無關),才華肯定也有,畢竟是進士出身(不是狀元)。 秦檜也不是一個十足的壞人,並非一無是處、十惡不赦,也不是一開始就主和。他是那個體制內的人,是體制給瞭他為所欲為的權力,若沒有宋高宗的首肯,他也做不瞭什麼,可以說連奸臣都做不成。說到底,秦檜也隻是宋高宗的棋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