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揭秘桃園結義的真正目的 三人結義各懷鬼胎

2016-08-13 14:00:38

  原創作者投稿,禁止轉載。原標題:戲說《桃園結義》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一開篇,便抬出瞭劉備、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既為後來三人同心協力,共謀大事打下伏筆,又讓一個偶然相逢,一見如故,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結拜成為瞭千古典范。特別是關羽的忠肝義膽,感天動地,後人為他建廟宇,塑金身,頂禮膜拜。 

  其實,他們三人結義,各懷鬼胎。

  首先,劉備當時是一個織席販履之人,以獲取蠅頭小利來維持生計,雖然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身體裡流淌的是皇室的血脈,有恢復漢室江山的一腔熱血,但終歸是空有抱負,獨木難支。要是能籠絡到勇冠三軍的關羽,生性暴躁的張飛,然後,憑借星星之火,搞成燎原之勢,成就一番大業,也是有可能的。

  其次,關羽是一個殺人在逃犯,成天東躲西藏,隨時都有被抓獲歸案,秋後問斬的可能。如能加入一個什麼團夥,也可大大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不是。靠上皇傢之後,又有張飛幫忙,便如魚得水,何樂而不為?

  再其次,是張飛,他是殺豬屠狗之人,喝酒吃肉,飽食終日,到是沒有什麼問題,但要揚名立萬、光宗耀祖,卻是難事,何不跟他們抱成一團,同生死、共進退,或許還能成其大事。

  故而,別人是同床異夢,而他們則是不謀而合,到底張飛沒有守住那點兒矜持,提出瞭要與他們在他傢的桃園裡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共圖大事。那劉備、關羽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桃花盛開、艷陽高照,沐手焚香,歃血為盟,長幼排序,劉備原本年齡最小,但要他領頭才出師有名,名正而後言才順,他作老大,關、張二人便一直沒有出生年月(至今都沒有)。三人公司,初具規模,啟動資金總還是要要的。

  張飛毅然決然將祖上傳下來的桃園賣掉,而且是賤賣,這時也就顯現出張飛的投資理念。這比他後來的三計勝孔明---------粗中有細,更顯智慧。

  然而,三個莽夫,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直至遇上瞭謀士徐庶、孔明,戰局才有瞭轉機。

  後來,劉備入主成都,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關、張二人列入五虎上將。關羽被敵將所殺、張飛被部將所殺、劉備兵敗於白帝城,鬱悶而死。歷經三載,他們終歸沒有同年同月同日死。

  此篇文章是中國合作作者原稿,未經中國的明確授權和許可,任何新聞媒體不得對該文章非法予以復制、轉載、鏈接和傳播,中國歷史網將依法追究違者的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