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17:36
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分裂天下時間最久的朝代,歷經瞭九個短暫的王朝。常言道:“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南北朝盡管非常混亂,但還是免不瞭滅亡,天下統一的宿命。那麼,南北朝是怎麼滅亡的,南北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南朝的滅亡過程
南朝宋滅亡
420年劉裕滅掉瞭東晉,建立南宋,自此便進入瞭南朝。宋武帝去世後,宋少帝繼立,因為嬉戲失德,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及謝晦所殺,改立宜都王義隆,是為宋文帝。宋文帝提倡節儉並澄清吏治,開創瞭“元嘉之治”。430年起,宋文帝屢次北伐,由於準備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錯誤指揮,以致“兵荒財單”,國力大減。453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殺,三子劉駿趁機率軍奪位,即宋孝武帝,其殘暴失德,大肆屠殺宗室,後又歷經其子前廢帝、湘東王劉彧即宋明帝兩朝的屠殺,使宋孝武帝的子孫盡亡。其子宋後廢帝繼立後政局動蕩,履有叛變,將軍蕭道成漸漸掌握軍權。後廢帝去世後,蕭道成擁立宋順帝,獨攬朝政。在消滅政敵袁粲與沈攸之後,於479年篡位,建國號大齊改元建元,史稱齊高帝,南朝宋亡。
南朝齊滅亡
南宋滅亡後,蘭陵蕭氏建立瞭南齊。南齊早期的統治還算比較清明,但很快就不行瞭。齊明帝去世後由太子蕭寶卷繼立。他昏庸殘暴,殺害顧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鎮叛亂。亂事平定後,他又殺平亂有功的雍州刺史蕭懿。501年蕭懿之弟蕭衍宣佈舉兵,在江陵立其弟寶融為帝,是為齊和帝。蕭衍在攻入建康後,齊帝寶卷被將軍王珍國所殺。在次年蕭衍篡位,國號大梁,史稱梁武帝,蕭齊亡。
南朝梁滅亡
梁武帝初期還是比較勤政愛民的,曾經開創瞭南梁盛世。但在他晚年時,過度崇信佛教 ,國傢承平日久,民眾不習戰事,侯景發動侯景之亂後,梁武帝死在臺城,部分蕭氏皇族為爭奪皇位而各自為戰,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後到南朝陳的陳文帝 完全統一南朝,南梁滅亡。
南朝陳滅亡
中國南方經過瞭多年的戰亂,當時僑姓世族及吳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亂而受創,經濟遭到瞭嚴重的破壞,許多地方勢力亦紛紛割據,南陳的統治岌岌可危。到陳宣帝時,北齊衰落,陳宣帝本能的想趁機攻滅,並並在577年南征,陳軍慘敗。陳宣帝去世,由太子叔寶繼位,即陳後主。588年,隋文帝任楊廣為主將,發動南征。陳叔寶恃長江天險,照常歌舞。隔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與愛妃張麗華、孔貴人避入井中後被俘,南朝陳遂亡。
北朝的滅亡過程
北朝的朝代更替就沒有南朝那樣有承接性瞭,有點像同時代的國傢在征戰兼並。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朝代。由於北部的柔然牽制北魏,使得北魏難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較親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後才較安定。北魏後期政治逐漸敗壞,六鎮民變後國力大衰。最後分裂成東魏及西魏,並分別由北齊及北周取代。
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其軍力比較強盛。北周在立國時鮮卑軍不如北齊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齊及南朝梁,所以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人盡量消除胡漢隔閡。最後北周形成團結的關隴貴族集團,得以攻滅因政治混亂而衰退的北齊,而漢族也逐漸成為北周軍隊的主力之一,漢族逐漸占據統治地位及主體,取代鮮卑貴族。
北周武帝去世後,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入朝輔政。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建立隋朝。於開皇九年下詔滅陳,自西晉末南北分裂300餘年的中國再度統一,南北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南北朝滅亡的原因
總結南北朝的滅亡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幾個:
1、 皇帝們不爭氣,不夠勤勉。南朝後期的皇帝都比較昏庸好色,甚至暴虐。正因為殺戮太多才會讓人心惶惶,從而盡失民心。而北朝的皇帝則比較好戰和暴虐,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沒有處理好,才導致統治局面亂糟糟的。
2、 皇室宗族們為瞭皇位而大舉屠殺,皇位之爭不僅讓皇室成員被屠光,更是引發瞭暴亂,導致政局動蕩。
3、 皇帝誅殺忠良之臣而倚重有野心的權臣,皇權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