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2:07
歷朝歷代,皇位交接幾乎都會伴隨著腥風血雨,父子成仇,兄弟反目似乎都是皇傢權位爭奪的必然產物。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一些特例。清朝的乾隆皇帝繼位就非常的和平,因為雍正死得太突然瞭,繼位消息也傳得太突然瞭。有意思的是,乾隆聽到這個消息後並沒有展現一絲的喜悅,反而哭不停聲。那麼,乾隆聽到繼位消息後為何哭不停聲呢?這得從雍正之死說起。
雍正暴斃
雍正是一個非常地道的工作狂,在他當皇帝時,恨不得把所有的國傢大事都攬在自己身上。他又是設立軍機處,又是監察百官,最喜歡的就是批奏折,經常是沒日沒夜的批閱。這樣長時間的熬著,日子一久就撐不住瞭。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晚上十點左右,大學士張廷玉剛剛就寢,突然被一陣急劇的敲門聲驚醒。圓明園的太監前來傳旨,召他火速入宮。張廷玉一邊跑一邊覺得奇怪,白天皇帝才召他,這麼晚瞭又要見他幹嘛。等到瞭圓明園一看,雍正皇帝躺在床上,雙目緊閉,呼吸微弱,居然連人都認不得瞭。
張廷玉當時的反應是“驚駭欲絕”。雍正時年不過58歲,年齡並不算老。前兩天,也就是八月二十日,皇帝身體確實有些不爽快,不過仍然辦事如常。雖然二十二日,病情加重瞭些,但仍然能接見大臣,處理政務,何以這麼快就陷入彌留狀態?想歸想,但在太醫醫治無效後,雍正去世瞭。
乾隆繼位突然,聞訊痛哭
雍正死得太趕瞭,以至於沒有留下什麼遺詔,誰都知道在此情況下,最重要的事當然是確定新君。弘歷和弘晝此時忙於大聲哭號,宣佈誰是新君這件事必須由大臣們來完成。
好在雍正聰明,鑒於康熙晚年的悲劇,他發明瞭“秘密立儲”之制,事先就寫好瞭擬定儲君的名單,封藏於匣子之內,並悄悄告知自己的親信大臣,再偷偷將盒子藏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群龍無首之際,還是德高望重的張廷玉先鎮定下來。作為雍正帝的親信,他知道雍正秘密立儲的全過程,但不知皇帝將盒子藏在瞭哪裡。於是命雍正的貼身太監尋找。找到瞭之後,眾臣一同開啟盒子,共同宣讀遺詔。遺詔中言明,立弘歷為皇太子,繼位登基。聽到這個消息,乾隆沒有表露一絲欣喜,反而立刻伏地大哭良久,眾臣規勸不住。
乾隆哭不停聲的原因
乾隆伏地大哭是發自內心的,這是因為喜極而泣的做作。他雖然早就猜到自己將是大清帝國的繼承人,但對父親的死他確實毫無準備。他早已作好40歲甚至50歲繼位的心理準備,因為看起來他的儲君生涯將是一場無比漫長的耐力競賽。可是沒想到父親的壽命比祖父短瞭11年,去世時年僅58歲,使自己得以在25歲的盛年位登大寶。
乾隆的哭是為自己得到上天眷顧而慶幸。皇傢帝位交替,無不藏著明槍暗箭、腥風血雨,而自己當皇帝卻是光明正大,水到渠成,沒有一絲波瀾。命運對自己實在是太慷慨瞭。
當然,乾隆的哭不停聲也是為瞭能讓自己扮演好“孝子”的角色。乾隆是一位很作的皇帝,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出身不好,自小為瞭生存便學會瞭做作、圓滑的本領。雖然自己登上瞭皇位,但畢竟自己的威望不高,得對先帝表現出幾十倍的孝心才能服眾。於是,乾隆便開始瞭他的做作計劃。
《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對於喪禮上孝子的所有規定動作,都演出得十分盡力,十分到位,十分令人感動:大殮之際,他“痛哭失聲,擗踴無數”,意思是說他無數次掙紮跳躍,攔著不讓人蓋上棺材。“從頭一天夜半到第二天日暮,皇上哀慟深切,哭不停聲,一整天水漿不進,群臣伏地環跪,懇請皇上節哀,皇上悲不自勝,左右都感動哭泣,弗敢仰視”。
不僅如此,乾隆還不顧忠臣反對,堅持違例親自全程護送皇輿回宮。在護送大行皇帝皇輿回宮的一路之上,弘歷“哭不停聲”。進入乾清門前一刻,他又傳諭,不以新皇帝身份直接由乾清門入,而要由內右門入,以示對剛剛死去的老皇帝的尊重。不過,這做作得確實有些過分瞭。
以上就是對清朝最做作皇帝乾隆的有關介紹,本內容源自中國(www.lishi.com)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