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名將排行榜 晉朝有哪些著名將領

2016-08-13 14:23:45

  晉朝是一個以武力統一天下,以軍功建立和治理國傢的王朝。晉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它能有如此的成就,完全依賴將領們的浴血奮戰。因此,在晉朝統治期間,最不缺乏的就是將領瞭。那麼,晉朝名將排行榜是怎樣的呢?晉朝有哪些名將?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晉朝名將排行榜

  第一名:謝玄

  謝玄(343年—388年),是謝安之侄,東晉時期軍事傢。謝玄有經國才略,善於治軍。早年為大司馬桓溫部將。太元二年(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謝安薦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 他的北府軍在抗擊前秦的戰鬥中屢建奇功,尤其在後來的淝水大戰,以8萬兵力大敗苻堅97萬大軍,這一仗是中國歷史最著名的大戰之一,也是晉朝第一名將。

  第二名:祖逖

  祖逖(266~321),是中國東晉初有志於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以戰養戰的高手。他在晉朝垂危的時候,奉晉元帝命率軍北伐,要知道東晉草創,實力有限,祖逖大概隻有一千多人北伐,他在有生之年收復瞭淮北,打敗石虎,石勒都不敢南下。祖逖曾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後因朝廷內亂,在他死後北伐功敗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極受人民愛戴的將領。

  第三名:桓溫

  桓溫(312年-373年),是晉明帝的駙馬,東晉政治傢、軍事傢、權臣。其因溯江而上滅亡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戰功累累,並在晚年收復壽陽時擊敗苻堅。桓溫居功自傲,獨攬朝政十餘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願。但這些仍然不能否認他的領兵作戰才能。

  第四名:鄧羌

  鄧羌(?―約379年),安定人,十六國時期前秦將領、官員。鄧羌有勇有謀,曾進擊羌族,斬殺首領姚襄,並擒獲猛將張蠔。受任禦史中丞,與王猛協作,整肅長安治安,大見成效。再平劉衛辰部,苻柳等之亂。鄧羌除瞭驍勇善戰,還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堅庶長子苻丕兵法。

  第五名:杜預

  杜預(222-285),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傢、軍事傢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不過,杜預本人幾乎沒有什麼武藝。連騎馬都不會,射箭的技術也很糟糕。但每有軍事活動,朝廷都要召他參謀規劃。他知彼知己,善於同敵人鬥智。

  第六名:胡奮

  胡奮(?―288年),字玄威,西晉皇室外戚。其父胡遵是曹魏車騎將軍,封陰密侯,是個官宦世傢。與路蕃聯合,平定瞭匈奴劉猛叛亂,建立瞭赫赫軍功,升遷為征南將軍,散騎常侍。

  第七名:劉牢之

  劉牢之(?—402年),字道堅,東晉時期名將。劉牢之是北府軍的領導人物之一。淝水之戰前抗擊前秦,屢立戰功,當瞭謝玄的參軍。淝水之戰時,率五千精兵在洛澗大破梁成,在苻堅敗後率軍攻陷譙郡,渡河時讓苻堅草木皆兵。後來北伐,大敗慕容垂,又因救援苻丕,為慕容垂所敗,被召回,此後又平定瞭多處叛亂。

  第八名:溫嶠

  溫嶠(288-329),字泰真,其17歲出仕,由司隸都官從事累遷至潞縣縣令。後任劉琨的參軍,積功至司空府左長史。溫嶠曾任江州太守,參與平定王敦、蘇峻的叛亂。蘇峻之亂平定後,溫嶠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

  第九名:苻堅

  苻堅(338-385),字永固,原是晉朝的龍驤將軍,後叛變成為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在位時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占瞭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兵南下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傢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

  第十名:王浚

  王浚(252年-314年),字彭祖,歷任員外散騎常侍、右軍將軍等職,是西晉滅吳的大功臣,但後來因有不臣之心被殺。

  除此之外,晉朝還有傅玄 、賈允、 衛瓘 、陳壽 、王戎 、魯褒等將領。

  以上就是對晉朝將領排行榜的有關介紹,本內容源自中國(www.lishi.com)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