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個讓唐太宗既提防又憐惜的女人

2016-08-13 14:29:41

  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同時也是唐朝第一位得到兩任皇帝寵幸的女人。唐史對於武則天當唐太宗李世民 才人的記載寥寥無幾,但在事實上,武則天並不是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垂青,隻是因為唐太宗提防她又不忍殺之,才故意讓她消沉在深宮裡的。那麼,為什麼說武則天是一個讓唐太宗既提防又憐惜的女人呢?這得從她入宮時說起。 

  武則天入宮

  武則天原名武如意,是唐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其母楊氏出生於隋朝皇室。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則天十四歲,唐太宗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天資聰穎的武則天很快就成瞭唐太宗身邊的常伴之人,她在唐太宗的身邊也學到瞭很多處理政務的知識。但隨著她的才能外露,唐太宗卻越發對她冷淡起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唐太宗提防武則天的原因

  其一,聰明的武則天為瞭太好唐太宗,她以唐太宗的喜好為自己的喜好。怎麼說呢,她通過細心觀察發現太宗喜歡書法和詩歌,於是就潛心研磨書法和琢磨詩歌,培養和唐太宗的共同興趣愛好。當然,武則天對於這兩個方面還是頗有天賦的,因為有深厚的功底,想要繼續深造就不難瞭。但是,她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因為她的突出表現才引起瞭唐太宗的高度警覺。在那個年代,男人們特別是皇帝不會允許哪個女人的比他有才能,這就是俗話中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道理。

  其二,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是隋朝皇室之女,對於復國必定是心存念想。盡管唐太宗寵幸武則天也不會輕易的讓她成為後宮比較有位分的妃子,避免楊氏一族因她受寵而勢力大增,危及唐朝的統治。所以在一開始,唐太宗就已經對她有所防備,在唐太宗的心裡,對她已經有先入為主的看法瞭。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直到唐太宗逝世武則天仍隻是一個小小的才人瞭。

  其三,在唐太宗時期,西域給唐太宗進獻瞭一匹寶馬,名為“獅子驄”。該馬能日行千裡,但性情暴躁,滿朝文武大臣無人能馴服。就在眾人素手無策之際,武則天提出給她一支皮鞭、一柄鐵錘、一把鋒利的刀子,她定能降服寶馬。唐太宗問她如何馴服,她說:“我先用皮鞭把馬打得皮開肉綻;要是馬還不聽話,就用鐵錘敲它的腦袋,使它痛徹心肺;如果還不能制服它,就用刀子割斷它的喉嚨!”唐太宗被她的話驚呆瞭,雖像眾人一樣稱贊武則天的才智,但心裡卻是十分忌憚她的殺伐決斷志氣。

  其四,大預言傢李淳風向唐太宗諫言在三十年後有一個武氏女人將要要奪取大唐江山,這個人現在就在唐太宗的身邊。唐太宗在眾臣中發現身邊的大將軍大將李君羨乳名叫五娘子,便以為是李淳風所說的將會謀朝篡位的武氏,下令殺之。但李淳風卻說這並不是你的對手,真正的對手就在你的後宮中,而且此人不能殺。唐太宗這才明白預言所說的是武則天,但是他並沒有殺死武則天。

  唐太宗不殺武則天的原因

  唐太宗至死都沒有殺武則天,是什麼讓他猶豫瞭呢?或許是因為他的狂妄自大,自認為武則天一介女流怎麼會有能力奪取他的江山;或許是因為武則天日夜相伴在他的身邊,他舍不得下手處死她;更或許是因為當年的武則天在之情後苦苦哀求,唐太宗才動瞭惻隱之心。那時的武則天年紀很輕,唐太宗死時她才二十六歲,更不要說李淳風向皇帝諫言之時瞭。唐太宗非常憐惜她,因一個預言就要剝奪一個花樣少女的性命似乎太過殘忍,並且在唐太宗百年之後她也會隨著宮妃進入感業寺為尼姑遠離朝堂,想必是不會有這個機會的。生前難料身後事,唐太宗做夢也想不到他的太子李治會看上武則天,並會立她為皇後,繼而導致瞭預言的發生。可見,有些事情很可能在冥冥中就已經註定瞭的。

  以上就是對武則天這個讓唐太宗既提防又憐惜之女的有關介紹,本內容來源於中國(www.lishi.com)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