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稱帝後為何要殺死功臣

2016-08-13 14:36:10

  漢高祖劉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草根”皇帝。而他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具有傳奇色彩的皇帝。雖然他沒有先天的條件,但是他用瞭7年時間打下江山,稱帝後封瞭七個異性王,但是最後卻把他們接二連三的殺掉,是什麼原因讓他對自己的打天下的好兄弟殺掉?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看看其中的原因。  

  異姓諸侯王共有七人:

  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佈,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傢,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曾先後為齊王、楚王,後貶為淮陰侯。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戰功,但後來遭到漢高祖劉邦的疑忌,最後以謀反罪處死。

  彭越,西漢開國功臣、著名將領,秦末聚兵起義,初在魏地起兵,後率兵歸劉邦,拜魏相國、建成侯,與韓信、英佈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殺三族,梟首示眾。

  英佈(?—前196年),秦末漢初名將。六縣(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佈。初屬項梁,後為霸王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前196年起兵反漢,因謀反罪被殺。

  張耳(前264年-前202年),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人。秦末漢初人物,曾參加秦末農民起義軍,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後歸漢成為劉邦部屬,被加封為趙王。漢高帝五年薨,謚曰景王。習稱趙景王。

  臧荼(?-前202年),秦朝末年西漢初年人。燕王韓廣部將,跟隨項羽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圍的趙國。又隨項羽入關中。漢王劉邦元年(前206年),項羽分天下為十八諸侯,立臧荼為燕王,都薊。遷燕王韓廣為遼東王。之後,臧荼攻滅韓廣,合並遼東,統一燕國。漢王三年(前204年),韓信破趙國陳餘。聽從廣武君李左車的進言,派使者送信給燕王,燕王臧荼歸順韓信,投降劉邦。高帝五年(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臧荼和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佈、梁王彭越、長沙王(前衡山王)吳芮、趙王張耳共同尊奉漢王劉邦為皇帝。漢朝建立當年,臧荼公開造反。被劉邦武力鎮壓而殺。

  吳芮(公元前241年-前201年),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領袖,是江西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的傑出人物。吳芮初為番邑令,深得民心尊‘番君’”。秦末農民起義反秦,配合項羽、劉邦反秦。項羽攻入咸陽,封吳芮為衡山王。漢朝建立,劉邦封吳芮為長沙王。吳芮功高不驕,保境安民,其子孫秉承厚德。所以,劉邦所封的異姓王皆被廢或誅,惟有長沙王吳氏獨免,共歷五代,無嗣而止。

  韓王信(?-前196),本名韓信,為避免與同時期同名的淮陰侯韓信混淆,史書上稱其為韓王信。他是秦末漢初將領,西漢初年被劉邦封為韓王,後來投降匈奴,前196年與漢軍作戰時被殺。


  劉邦殺的功臣都有誰?

  劉邦殺的功臣: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佈、燕王臧荼、韓王信。
  劉邦為何殺掉一同打天下的的“兄弟”  

  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

  接著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樣是企圖謀反。5年後,劉邦夫人呂皇後對被軟禁多年的韓信仍不放心,又用計將他處死於長安宮中,並且誅連三族。

  劉邦的懷疑猜忌和殘酷無情,使得將士和功臣們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會被他消滅,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來。韓王信就是害怕劉邦的懷疑,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幹脆公開投降匈奴的。但最後也逃脫不瞭被追殺的命運。

  燕王盧綰是劉邦的同鄉,自劉邦浪跡豐沛市井之時,他們就成瞭患難與共的朋友。漢朝開國前,盧綰一直是劉邦的親信和心腹,但最後也被劉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謀反企圖。

  趙王張耳本是劉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位,貶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當另一將領陽夏侯陳豨被逼反叛時,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勸彭越一同謀反,彭越猶豫著沒有答應。劉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將他逮捕後處死。

  最殘忍的是,劉邦殺瞭彭越之後,為瞭威脅警告其他將領和功臣,竟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嘗。功臣們因此更加膽顫心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