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林彪死亡真相 林彪墓碑是誰立的?

2016-08-13 14:46:24

  這樣,毛澤東和周恩來在林彪出逃大約36個小時之後,知道瞭林彪機毀人亡的結局。他們舒瞭一口氣,因為人一死,此前許多迫在眉睫的擔心也就稍微可以放緩瞭。但他們依然決定,在沒有拿到林彪摔死的確鑿證據,沒有完全弄清事實真相之前,對內對外都要嚴格保密。於是,外交部指示駐蒙古使館繼續就飛機失事原因進行調查和交涉,並把進展情況隨時報告國內。

  9月18日,在林彪出逃5天之後,中共中央發出瞭第一份通報林彪叛逃的文件。在這份著名的編號為57的文件中,劈頭一段就是:“中共中央正式通知:林彪於1971年9月13日倉皇出逃,狼狽投敵,叛黨叛國,自取滅亡。”

  自此,對“九一三”事件的傳達按照由上而下、先黨內後黨外的順序陸續展開,林彪出逃事件向世人公開瞭。大約到國慶節前後,國內外就都知道中國發生瞭驚天動地的事變,林彪和毛澤東決裂,因發動政變不成,出逃中摔死瞭!

  有關林彪死亡傳說:

  此後,國內外圍繞林彪座機的墜毀,出現瞭種種猜測和說法,概括起來有:

  (一)西山遇害說

  此說出自一本1983年在美國出版的英文新書,書名為《TheConspiracyandDeathofLinBiao》,作者Yaomingle。1983年6月,由臺灣時事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譯成中文,書名譯為《林彪的陰謀與死亡》,作者譯為姚明理。1983年8月,香港遠東評論出版社也將此書翻譯出版,書名譯為《林彪之死——流產政變幕後秘辛》,作者則譯為姚明樂,並指出按中文諧音“要鳴瞭”的意思。

  在這本書中,說林彪、葉群是在西山參加瞭毛澤東精心安排的晚宴後被火箭打死的,在溫都爾汗墜毀的三叉戟飛機是林立果乘坐的,中央文件所公佈的墜機現場的照片出於偽造。

  (二)導彈擊落說

  此說又分為兩個分支,一個分支是中國擊落說,另一個分支是蘇蒙擊落說。

  所謂被中國擊落,是說毛澤東、周恩來見林彪叛逃,怕他逃往蘇聯後在蘇聯的幫助下打回來,或在外策動、指揮中國內戰,便下令解放軍用地空導彈將林彪的座機擊落瞭。

  此說在林立果選中的“未婚妻”張寧的書中有過披露。張寧對林彪座機的墜落前後說法是不一致的。她在《張寧:自己寫自己》一書中寫道:“空軍司令吳法憲,12日當夜與周恩來一起監視雷達跟蹤情況,吳法憲與葉群關系密切,怕惹禍上身,主動建議道:‘要不要把它打下來?’周恩來當時是制止的。”但她在《塵劫》一書中,又借用第二炮兵一位轉業軍人的話說,飛機是被導彈打下來的。這位轉業軍人說:“當年出事時,我在基地當兵,我們接到開炮命令,不知道是什麼目標,以後聽到文件傳達,心裡才明白是林彪座機。”張寧問他是不是搞錯瞭,打的恐怕是周宇馳劫持的飛機。這位轉業軍人笑道:“打直升機哪用導彈?周宇馳的直升機是在北京郊區迫降的,根本沒用開炮。我們導彈發射的方向不是北京。我們用的是新式導彈,彈頭進去反向爆炸,當時打傷瞭飛機。”

  所謂被蘇蒙擊落,是說林彪座機越過中蒙邊界後,由於事出突然,在蘇蒙警戒雷達上出現大飛機回波,蘇蒙方面以為是中國方面入侵的轟炸機,便發射地對空導彈,將其擊落瞭。 

  (三)迫降失事說:

  此說是墜機現場中方勘察人員、軍內有關專傢通過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此說認為256號飛機的墜毀,是迫降失敗造成的。在漆黑的夜間,在異國不明的土地上,又是在沒有地面組織指揮的情況下迫降,是極其危險的。這一點,林彪座機的飛行員肯定清楚。但飛機之所以要實施迫降,也是萬不得已,原因是油料不夠,已經無法繼續飛行。三叉戟飛機加滿油為21噸,9月12日晚從北京西郊機場飛往山海關時,沒有加滿,隻加瞭15噸油。而林彪從山海關倉皇出逃時,由於急促,沒有來得及加油。據估算,飛機從山海關機場起飛時,油箱存油12。5噸,從山海關到墜毀地點,共飛行約120分鐘,耗油約10噸左右,這樣,飛機存油量隻有2。5噸左右,而這時油箱還有一部分油,因為油泵抽不上來,不能使用。這樣,飛機要為避開雷達繼續低空飛行,最多隻能飛20多分鐘。盡管墜毀地點離溫都爾汗的簡易機場隻有六七十公裡,如果到那裡降落的話油量是夠的;但由於機上沒有領航員,地面沒有導航,夜間飛行員很難確定自己的確切位置,加上這是一條生疏航線,飛行員心情緊張——一則因為倉皇出逃,技術方面毫無準備;二則屬於偷越國境,擔心被蘇蒙防空部隊擊落,這諸多因素,決定瞭飛行員急於夜間迫降求生。正是由於地形復雜,心情緊張,機組人員不齊——專機機組原本9人組成:機長、第一副駕駛、第二副駕駛、領航員、通訊員、主管機械師、機械師、特設師和空中女服務員。但匆忙登上專機的機組人員隻有4人:機長潘景寅和3名機械師——沒有地面導航,迫降動作又沒有做好,結果導致瞭飛機的失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