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56:12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一次非常著名的戰爭,在這次戰役中,劉備被東吳的將領帶兵擊敗,慘不忍睹。那麼您知道夷陵之戰中東吳的統帥是誰嗎?他為什麼能夠擊敗劉備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陸遜圖片
夷陵之戰中東吳的統帥是誰?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正月,魏王曹操病死。太子曹丕嗣魏王,繼任為相。十月,曹丕代漢自立,是為魏文帝。不久,曹丕即遷都洛陽,廢漢獻帝為山陽公,並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第二年四月,劉備也即位做瞭皇帝。那還是上一年,關羽被呂蒙所殺,荊州轉歸東吳。這時候,劉備為瞭替關羽報仇,奪回荊州,便決定出兵攻打東吳。當時,蜀國的很多大臣都不同意發動這場戰爭,趙雲向劉備建議說:“國賊是曹魏,而不是東吳。若能先滅魏,孫權自然降服。
如今曹操雖死,其子曹丕篡漢,百姓很不滿意。我們應該順應民心,早日占領關中,控制黃河和渭水上遊,討伐曹丕,那時關東義勇之士,就會策馬以迎王師。萬萬不可先去攻打東吳。一旦交兵,戰局就不可收拾,請陛下明察。”
劉備不聽,秦也勸諫說:“陛下為瞭一人一地,不惜親自出征,萬一失利,損失一定慘重,到那時恐怕後悔也來不及瞭。”劉備聽後,非常的生氣,於是下令把趙雲關瞭起來。
七月,劉備讓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留守成都;命魏延駐守漢中,以防魏軍進犯;還派馬良帶著金銀財物,去五溪(今湖南西南部)聯絡那裡的少數民族,共同出兵;讓張飛從間中(今屬四川)率兵出發,到江州(今四川巴縣西)會合。一切準備就緒,劉備正要發兵,忽然接到兇訊,說張飛被害。
原來,張飛在間中,聽說關羽被害,朝夕號哭,諸將以酒勸解,他酒後怒氣更盛,經常鞭打士卒。這次叫他興兵伐吳,心情格外激動,對部下要求更加苛刻,日夜嚴格督軍備戰,引起部下張達、范強的不滿。二人尋機暗殺瞭張飛,便投東吳去瞭。噩耗傳來,劉備對東吳更加恨之入骨,便命張飛部下吳班為先鋒,自己親率數萬人馬,帶領黃權、馮習諸軍,分水陸兩路齊頭並進,浩浩蕩蕩殺奔東吳而來。
蜀軍先鋒部隊在吳班、馮習率領下,在巫城(今四川巫山縣)大敗吳軍,乘勝占領瞭株歸(今屬湖北),深入吳境五六百裡,劉備駐軍貌亭(今湖北宜都北),聲威大震。
消息傳到東吳,孫權隻好改消極求和為積極應戰。他一面派遣使節向魏國進貢稱臣;送還被關羽俘虜的魏將於禁,暫時解除瞭來自北方的威脅;一面果斷地起用年輕將領陸遜為大都督(最高軍事統帥),命他率領五萬人馬,帶領朱然、潘璋等將領抵抗蜀軍。
第二年二月,蜀軍將東吳將領孫桓包圍在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後,劉備突然傳令全軍停止進攻,就地安營紮寨,觀察形勢,重新部署兵力,把一部分陸戰部隊隱藏在深山密林之中,另一路陸戰部隊與水軍會合,移駐在平地上,日夜向吳軍挑戰,希望一舉殲滅陸遜的部隊。
陸遜卻不肯上當。他見蜀軍深入吳境五六百裡,一路上安營紮寨,不再前進,便傳令部隊守住各處關隘,隻準挖壕築壘,不許迎戰。誰知號令既出,全軍嘩然,東吳老將潘璋、韓當等對此十分不滿。其實,避開蜀軍鋒芒,堅守不戰,正是陸遜的戰略決策。
陸遜頭腦冷靜,具有高超的軍事才能,他認為蜀軍遠離自己的統治中心,深入吳地,處境不利;又沿山行軍,處處結營,兵力難以展開;舍舟就步,失去上遊優勢。吳軍隻要堅守,以待形勢變化,蜀軍的弱點就會暴露出來。
就這樣,雙方相持瞭數月,劉備始終找不到和吳軍作戰的機會,心中十分煩悶,當時天氣已經炎熱,就命令蜀軍全部移至密林深處,四十多座兵營連在一起,近溪傍潤,就水歇涼,準備到秋天再大舉進攻。
陸遜見蜀軍在陰涼處連營,違背瞭軍事常識。又見蜀軍元氣已經大傷,認為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準備出奇制勝。八月的一天夜裡,陸遜命令將士身佩刀劍,手持茅草,備帶火種,悄悄摸到蜀軍營前,順風點火,頃刻之間,四十多座營寨全部被燒著。
火燒得非常的大,弄得士兵們六神無主,這時,吳軍開始進攻,成功擊敗瞭蜀軍。這一仗,蜀軍損失慘重,軸重糧草、船隻器械,幾乎全部丟失,傷亡數萬人,劉備隻帶領少數殘兵敗將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不久就病死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