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是什麼意思?歷史上真的有摸金校尉嗎?

2016-08-13 15:00:27

  《尋龍訣》電影的火熱讓人們知道摸金校尉的職稱。尋龍決電影裡摸金校尉是作為專門盜墓的高手,那麼在以前歷史上真的有摸金校尉嗎?帶著疑問,跟隨小編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歷史上真的有摸金校尉嗎?

  摸金校尉是古代軍官職稱,最早為三國曹操所設,按現代說法叫做國傢盜墓辦公室主任。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後多指盜墓者。

  四大盜墓門派:

  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細稱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又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一、摸金校尉: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註重技術環節。魯迅曾經說,“曹操設瞭‘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 這是根據袁紹攻伐曹操時發佈的檄文中的說法:“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檄文具體指出曹操曾經親自組織和指揮盜發梁孝王陵墓:“(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這篇文字成為古來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此文中對於他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取默認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置,或許確是事實。《鬼吹燈》中三個主角皆是摸金校尉,但三人並不是“破壞神”,隻因隨考古隊前往精絕國地下鬼洞,中瞭詛咒(按現代科學的說法應是鬼洞中有特殊放射物質或是某種病毒),隻好尋找傳說埋於古墓中的“雮塵珠”避禍。時至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隻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一門中並非是需要有師傅傳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隻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不過在摸金門傳承中,隻有獲得正統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稱為摸金校尉。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

  摸金校尉不喜歡與人合作,但獨乾有困難而對方又是很信任的人,也會組成五人下的小團體。積極吸納現代社會的工具與武器 ,並能將它們與風水術法結合起來使用,但對傳統行規最為重視,極少有人違反。不是很擅長武功秘法體術

  與發丘將軍互相看不順眼,摸金認為發丘與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時壞人屍骸,損人風水,對行內傳統規矩多有違背;而發丘以為摸金因循守舊,空有精悍手藝隻為衣食謀,不去能將行業發揚光大。

  摸金校尉行規:

  摸金校尉們乾活,最擅長的是找墓,他們往往將搜集來的各種資料,結合對當地風水的觀察,總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找到陵墓的具體地點。

  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動手之時,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地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瞭,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

  進墓前需戴口罩,入內千萬別把口罩取下來,第一裡面的空氣質量不好;第二活人的氣息不能留在墓裡,不吉利;第三,不能對著古屍呼氣,怕詐屍。

  一般都是三人一組,一個挖土的,因為坑外不能堆土,所以還有一個專門去散土,另有一個在遠處放 。

  二、搬山道人:

  “搬山”采取的是喇叭式掘丘,是一種主要利用外力破壞的手段。他們大都扮成道士活動,正由於他們這種裝束,給他們增加瞭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為他們發掘古塚的“搬山分甲術”,是一種類似茅山道術的法術。

  搬山一派,最早在秦漢時就有雛形,但是興盛於於清朝中葉,機關陣法是其所長,破解墳墓中各類機關很是拿手。風水上隻是粗通門道,但與其他三派相差較遠。搬山道人行事多獨來獨往,從不與他人合作。傳統武功比摸金強一些,但對付僵屍多用提前設置的陣法,以及自制的各種小型手工武器。

  其前身與茅山略有淵源,但因為理念原因,也是互相排斥。因為創派時間比較晚的緣故, 繼承風水法術不多,對傳統行規徹底無視,被其他門派所排斥,所以極少表露真實身份,以道士的身份周遊國內各地,沒有太強烈的善惡與民族觀念。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