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解密:清朝皇後這種職業年薪是多少?

2016-08-13 15:15:13

  王熙鳳說過,“大有大的難處”,對傳統大傢庭來說,經濟是件麻煩事,皇帝作為天下第一傢,自然難處也最大。後宮人員多,靠吃“大鍋飯”,無節制地花銷,再厚的底子也受不瞭,必須引入“工資”制,在清朝,那不叫工資,叫宮份。

  宮份是多少呢?分不同等級,據檔案記載,皇太後年金二十兩、銀兩千兩,皇後年銀一千兩。少得可憐。

  除瞭現金,還有實物工資,比如皇後每年可得大卷江2匹、妝緞4匹、倭緞4匹等等佈料,此外還有棉花40斤、裡貂皮40張、烏拉貂皮50張等等,非常具體。最神奇的是,皇後每日發豬肉16斤、羊肉一盤、小牲口2隻,連蘿卜、白菜給多少,都有明文規定。

  皇後一天能吃這麼多東西?其實不是她一個人吃,所有服侍她的人都在吃。清宮禦膳房多達百餘處,各宮分頭開夥,皇後食堂每天配給的食物就這麼多,如果不夠吃,就算貴為皇後,也隻能減少侍從。

  傳說慈禧一頓飯100多個菜,這確實不假,但慈禧隻吃靠自己近的幾個菜,其他的菜不過是擺擺樣子,有的已經餿瞭,仍然端上餐桌。到溥儀時,這樣的排場也講不起瞭,隻能一大炕桌加一小炕桌,皇帝、皇後帶妃嬪同一張桌子吃飯。

  清宮收入低,但皇後除瞭打點下人外,沒什麼花銷。妃嬪則不同,權力不大,收入又低,不足以打點太監,不免會想些“盤外招”,比如珍妃就曾利用光緒的寵信,私下賣官鬻爵,據胡思敬《國聞備乘》記載,珍妃一次收賄賂多達4萬兩,因此被囚冷宮。

  為什麼後宮工資這麼低?這與清襲明制有關,明代朱元璋起於草莽,痛恨貪腐,奉行官員低薪制,終明一代,甚至皇帝賜給大臣的獎賞,也多是不值錢的東西。清代吏治模仿明朝,官員收入也很低,既然大傢都是低工資,皇帝自己也要做表率,所以後宮工資少得可憐。

  後宮工資低,還有一個原因,與硬通貨缺乏有關。明代和清代都發貨幣,增發貨幣可為政府帶來顯著的利益,作為專制政權,很難抑制利用這種手段掠奪民間財富的欲望。比如朱元璋發過紙幣,因濫發無度,沒多久,其價值已幾同廢紙。貨幣不穩定,流通隻能靠白銀這樣的硬通貨,當時中國銀礦資源有限,貨幣供不應求,隻好大量從海外進口白銀。據計算,當時西班牙人從美洲掠奪白銀的四分之三流入中國。即使如此,貨幣不足的問題仍很嚴峻。後宮多用“實物工資”,較少硬通貨,也是無可奈何。

  然而,事實證明,低薪沒能真正抑制貪腐,權力作為稀缺資源,總能找到尋租機會。到清中後期,受賄行為已半公開化,甚至大臣覲見皇帝,都要給太監塞“紅包”,否則要等很長時間,甚至見不到。對於這樣的情況,皇帝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的工資數量也被“祖宗傢法”規定瞭,拿不出更多的錢給太監發工資,太監幹活沒積極性,皇帝也沒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