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20:17
80秒!習近平馬英九歷史性握手。這一歷史性時刻被媒體記錄在鏡頭裡。兩岸領導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共同翻開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這一刻將載入兩岸關系史冊。在兩岸關系的發展中,曾有過那些秘使為帶動關系的發展起到主要的作用?
大陸與臺灣有過多少“密使”?
1、1950年,蔣經國命李次白秘密前往大陸,以緩和大陸攻勢
1950年,大陸戰事基本平息,毛澤東等著手謀劃武力攻臺。蔣經國命李次白前往大陸,試探中共對臺政策。蔣經國囑咐說:“現在國共合作,我看希望不大。”
“你是陳毅至親,我看可以深談。最低限度,希望不進攻臺灣。”李次白畢業於黃埔6期,哥嫂都是中共黨員,妹妹嫁給瞭陳毅的胞兄陳孟照。當時攻臺箭在弦上,陳毅對李次白的到來並不在意,回答:“國共合作的話題,現在先不提。現在提為時尚早,以後會有機會的。”隨著朝鮮戰爭爆發,攻臺計劃擱淺。
2、1956-1959年,曹聚仁奔走兩岸,傳達周恩來意見:決不是招降
曹景行曾回憶,1956年7月16日下午4點左右,就有專車將他和父母載到頤和園,當晚,周恩來總理和陳毅、政務院政務委員邵力子夫婦、張治中等,同曹聚仁在昆明湖上泛舟三個小時,討論兩岸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可能。當時,曹聚仁的身份是現《南洋商報》特派記者,之前曾為國民黨中央通訊社記者。
1958年,毛澤東接見曹景行,讓他將中共金門炮戰的目的主要是對美不對臺的底細,轉告蔣氏父子。後來因報社收到這篇新聞稿電報不知道如何處理,就編出“郭宗羲”的筆名在報紙上發表瞭獨傢文章,透露瞭炮轟金門的“醉翁之意”。
3、沈誠作為蔣經國密使傳遞“和平誠意”
沈誠出生於1921年,曾任蔣經國機要秘書,官至國民黨陸軍少將。1949年,他隨國民黨一起離開大陸。
經過蔣經國許可後,沈誠赴京,這可以視為他以兩岸密使身份第一次承擔使命,也是他時隔30多年後再次踏上故土。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接見瞭他。
4、李光耀主動“請纓”將中央意見傳遞給李登輝
1992年時任國傢主席的楊尚昆訪問新加坡,在與李光耀會談時說,海峽兩岸談政治問題,條件還不成熟,但是可以先談經濟。李光耀立刻問楊主席,能不能把您的話轉告給李登輝?楊主席毫不猶豫地回答“可以”。
之後,據我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轉達李光耀的通報稱,他專程到臺灣,將楊主席的話帶給瞭李登輝。一段時間之後,李光耀又告訴中國大使館,李登輝同意兩岸對話,由兩會會長辜振甫和汪道涵談經濟,地點就在新加坡。中央同意瞭,這才有瞭破冰之旅。
5、60年代,章士釗三度赴港秘密“帶話”:臺灣可如陜甘寧特區
這次章士釗還帶著“最低和最高兩種”條件,“前者是暫時什麼都不談,雙方先作有限度接觸,諸如互相訪問(官方或私人團體均可),通郵、通電,然後再通機、通航;後者則同意給臺灣以類似當年陜甘寧特區的地位,可以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黨組織,經費亦可由大陸負擔,隻要求臺灣承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⑨1962年、1964年,章士釗又兩次赴港,被媒體稱為中共的“和談專使”。
兩岸間的這種交流被隨後爆發的“文革”打斷。1966年,“一定要解放臺灣”的口號在《人民日報》重現。直到1973年,毛澤東又突然對章含之說起,希望章士釗能再去香港,促成國共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