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2:54:55
數學傢很多,著名的數學傢也不少,但能獲得菲爾茲獎(菲爾茨獎是最著名的世界性數學獎,由於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因此也有人將 菲爾茨獎譽為數學屆的“諾貝爾獎”。)和沃爾夫獎的數學傢,截止到目前,全球隻有13位,而同時獲得克雷福特獎的數學傢,全世界隻有兩人:德利涅、丘成桐。對於剛剛獲得沃爾夫獎的丘成桐而言,集 這三項數學大獎於一身,再次證明瞭一件事——丘成桐的學問不是傳說。
最初想念歷史
丘成桐的學生、浙江大學 數學系教授劉克峰說,“他創造瞭一個中國人的數學神話,他是一個活著的傳奇。” 但有意思的是,進入“美麗的”數學王國,並非丘成桐最初的理想,“其實我當初沒想到要念數學,倒想到念歷史。 ”因為父親對於歷史文科方面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很自然地對歷史有瞭興趣。
不過學瞭平面幾何之後,看到瞭推理的有趣,他開始產生瞭興 趣。加上中學數學老師有趣的教學,丘成桐的興趣一天天增加。據他自己回憶,中學的時候,基本上同樣的一個題目,到物理上教,跟在數 學上教,學生的感受就不同。基本上一模一樣的題目,在數學上很容易,在考物理的時候可能考不過。基本的原因是物理老師不懂得引導學生。“數學老師跟我們說 其實不難,同時也講一些數學歷史上的事情,引起我很大的興趣。”
丘成桐眼中,做學問不是天生的興趣,需要培養。用他的話 說,有的東西還沒看到的時候,你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興趣,因為你還沒看到,譬如,你爬山,爬到山上以前,你也想不大清楚究竟這個地方是什麼。所以興趣跟努力也有很大的關系,還沒到達的時候興趣不見得能提得起來,到達以後眼界才慢慢打開。 “如何培養做研究的興趣是門很大的學問,這是一個動力,就是自己對自己要求多少。”
培養興趣需要執著,做學問的過程更需要投入和努 力。據說丘成桐攻克卡拉比猜想(在封閉的空間,有無可能存在沒有物質分佈的引力場)時,最初想證明這個猜想是錯的,但後來發現有問題, 調整瞭方向,轉過來證明該猜想是正確的。論證的過程整整花瞭他四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他每天工作到凌晨。1976年,丘成桐成功地攻克瞭這道世界數學難 題。“瞭解到Kahler幾何的曲率結構後,我有物我相融的感覺: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丘成桐說。“許多世界數學難題解開瞭就結束瞭,而卡拉比卻是 工具,用這個工具,一連串老大難的世界難題迎刃而解。”
同一年,他也收獲瞭長達七年的愛情,和來自臺灣的物理學傢郭友雲 女士締結良緣。1969年兩人初見,丘成桐曾填詞一闋《蝶戀花》:“劍未磨成追旅思,驀見芳容,笑靨回天地。願把此情書尺素,結緣今世丹心裡。”在該詞的 小序中寫道——“六九年十二月,在柏城圖書館讀書,思鄉而乍見友雲,作詞為記。”
節選: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