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14:46
我翻瞭一下我訂閱的博客,很多博主都打好的包袱,準備回傢過年瞭。春節才是完完全全屬於中國的節日,也是我們心中的年關,所以年是一定要好好過的。
那這段時間,大傢有打算看什麼書嗎?今天與大傢分享兩篇文章:70後男秋葉的“春節過年看些什麼書?”和逍遙遊·蕭秋水的“知識如何快速獲得和吸收”,他們倆不僅是讀書的好手,也是寫書的高手——他們最近寫的一部書是《超越對手》,對銷售管理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還有那本《名博是怎麼煉成的》,對寫博客的人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有朋友說過年比上班還累:
要麼把自己當鳥族,遷徙上千公裡那是近的;
要麼把自己當馬族,背著人情禮品馬不停蹄;
要麼把自己當豬族,天天盛宴觥籌交錯應酬;
要麼把自己當貓族,躲在一地清清靜靜補覺。
這族那族,過年放假,難得沒有單位的事情,多少有些閑功夫,所以有空不妨讀讀書,這書還不要太功利,雜點反而有趣。不過千萬別學羅鳳姐,自稱博覽《知音》、《故事會》一類社會人文類書籍。
回傢路上不妨看幾本經濟學趣味讀物,長學問,到瞭老傢談起房市股價,也能現掉書袋子。
在傢清凈不妨看看老祖宗的經典,古雲“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這十年老外的說法見得多瞭,要找回自己的靈魂,不妨看看先哲的智慧,這種書越是上瞭年紀,越是讀得出味道。
如果時間夠長,不妨看一些技能的書,例如做PPT,做思維導圖,做插花,品茶道,幾天時間足夠體驗另外一種思維的方式,另外一種生活的態度,對你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也許幫助更大。或者讀點歷史,歷史不僅可以告訴你過去,還可以讓你看到未來。
不過我猜想啊:
75%的概率你已經很少會看書,因為你很忙,有很多應酬
15%的概率你在看實用型的書,因為你想賺錢,賺很多錢
10%的概率你在看專業型的書,因為你想上進,需要充電
難怪有人說,現在的中國,想寫書的人比愛讀書的人還多呢。
快速獲得和吸收知識,一直是我研究的課題,近來尤甚。
《正在爆發的互聯網革命》這本書,我從昨晚開始讀,書共205頁,我原本計劃分為四天,每天50頁讀完,不過昨天下午睡多瞭,晚上睡不著,於是索性起來讀書,昨天完成瞭一半,今天完成瞭另一半,於是,兩天(一晚加一上午)把書讀完瞭。
本文其實不是該書的筆記,因為SNS,明白瞭也就明白瞭,如果是寫社會化營銷專題,可以用到,如果讓我一句話總結這本書,那就是:不錯,值得一讀。革命正在發生,通過本書你可能瞭解社會化網絡是怎麼回事,並且思考自己如何用好。
而我更感興趣的,還是這個讀的過程。
知識的獲得和吸收不是一回事,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看完一本書,不等於掌握瞭SNS的全部,不等於會用,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案例,不是可以照搬的,最重要的是創意以及執行,這些案例可以用來做培訓時用,但不能直接套在自己的工作上,所以坐擁千本書不等於擁有裡面的知識。
關於知識獲取。
很多人心疼買書的錢,作為一名寫過兩本書的作者,如果我鼓勵人們買書,似乎有挾私之嫌,但即使如此,我還是要說,就目前來說,好的書藉仍然是獲取知 識的最佳途徑。網站上有很多制作精良的專題,也是很好的方式,不過一般來說,紙質媒介仍然要比網絡嚴謹、嚴肅、質量高很多,知識的獲取,要有幾個衡量指 標,比如系統化而非碎片化,比如高質而非低質,否則就是誤導,前面之所以給書藉冠上“好”這個字,也是因此,書藉太多,良莠不齊,看壞書不如不看,一是浪 費瞭時間,二是獲取的可能是無用的知識。
我從前喜歡下載資料、自己整理組織,後來我不再如此,寧願買書閱讀,因為尋找資料、下載資料、整理資料都需要時間,而且需要自己把碎片化的知識進行 整合,如果對於知識有一定瞭解,那麼這種整理可以使碎趨於整、使低質趨於高質,但是,如果是一個陌生的領域,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鑒別能力,那麼,整理的質 量未必能夠高到哪裡去,此時,不如買一本相關領域的優秀書藉,原原本本地從頭讀到尾,系統地瞭解來龍去脈前世今生。假設我的時間價值是1小時50元,我搜 集這些資料可能會花到2小時即100元,而一本書,如《正在爆發的互聯網革命》卓越亞馬遜定價是22.40元(免運費),哪個更合算,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