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16:28
老白和keso一樣,是我博客閱讀生涯第一批接觸的博主,也是到現在還有陸續更新為數不多的中文博客元老。就沖著他“說真話”,文章就值得一看。這篇文章是他從女兒談起,感到對未來孩子教育的擔憂。小治過年後也4歲瞭,如何對他進行教育,成瞭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今年,出差的時間特別長,而且連著走瞭兩次,2個月不見,4歲多的女兒變化挺大。
首先,孩子有瞭心眼,有瞭主動意識。她開始學會用自己觀察模仿到的邏輯來解釋這個世界,比如,如果一件事情不想做瞭,就會說自己肚子疼。再比如,一件要求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響應,她會耍賴撒潑,直到媽媽生氣瞭,她又會察言觀色,和媽媽賠小心。
和我,她是不敢的。合理的,我會支持,不合理,我會拒絕,嚴厲的拒絕。都說生個女兒要寵著,但我想,她早晚要離開我們的羽翼,那時候,誰能寵誰呢。從小認識到世界的嚴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女兒的誕生,本來是一個意外。按照我原來的理想,是和老婆把剩餘的人生花在周遊世界上。女兒的出現,使我對人生有瞭更多的思考,也有更大的壓力。
小時候,我有幸讀到瞭一本美國小說,《根》。這本小說講的是美國黑人的傢族史,在我看來,解釋瞭人生哲學三大命題的兩個: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向哪裡去。
中國的現代史,其實也就是城市化的進程。而且,仍將繼續。
我的祖父、外祖父,從河北省的農民變成天津市的工人、小業主,我的父親母親考上大學,成為北京的知識分子,我這一代,享受著首都的福利、安全。憑借著關系、高考的低分數線也都混瞭個大學畢業,混成瞭所謂的中產階級偏下的社會地位。
因 為有瞭後代,你才會關註這個傢族的血脈衍承。早知女兒會誕臨這個世界,我可能會趁著還年輕,去北美開疆擴土。雖然,我可能會從藍領做起,我們這一輩要體驗 文化沖突和社會地位的巨大反差,但至少,我的後代會從我的選擇上獲得收益,無論是利益上的、精神上的、自然環境上的。甚至,女兒還可能有個小弟弟或小妹 妹,合法的。
馬後炮就不提瞭,我看著、呼吸著北京陰霾的空氣,想著女兒的未來。幼兒園拿錢搞定瞭,算是北京最好的之一瞭。後面還有小學、 中學、大學。默認還可以用錢和關系搞定,但她的未來是快樂的嗎?我不確定。老婆的哥哥、妹妹的孩子都很爭氣,用功,但把他們的童年生活換給我的話,我是不要的。我的女兒的未來如果還是這樣的話,我也是不想要的。
我寧肯選擇當年的我,雙職工的子弟,脖子上掛著傢門鑰匙,滿街瘋跑,一條街一條街的探索著未知的人生領域,直到父母喊我回傢吃飯。
今天,4歲的女兒,就要上繪畫課、鋼琴課、英語課、數學課。這些奇技淫巧已經成瞭孩子們的必修課,他們觀察世界、從生活中學習的能力誰來教呢?目前來看,也就是幼兒園墻上的所謂美式教育、蒙氏教育的一條條宣傳瞭。
我很擔憂,為瞭孩子,也為瞭對人生無限悲觀的孩子他爸。
原文:老白說真話——從女兒談起
當時,一位賓大教授問他:“你讀書讀得這麼好,是為瞭什麼?”他說:“是為瞭掙錢。”教 授又問:“掙錢是為瞭什麼?”他答:“為瞭周遊世界。”教授問:“除瞭周遊世界還想幹什麼?”“還可以買房子。”“買瞭房子還想幹嘛?”“讓父母一起 住”……最後,洋教授將這位奧數佼佼者淘汰瞭,原因是:“沒有回報社會之心,我們希望培養的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