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17:42
3.諸葛恪填字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是諸葛瑾的長子,他辯論應機,因而少有才名。諸葛恪的 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像驢的面孔。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差人牽一頭驢來,在驢的臉上掛一個長標簽,寫上:諸葛子瑜。諸葛恪跪下來說:“乞求給我一隻筆增加 兩個字。”於是任憑給他筆。諸葛恪接下去寫瞭:“的驢。”在場的人都笑瞭。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瞭諸葛恪。年少的諸葛恪以自己的智慧化解瞭父親的尷尬, 轉危為安,足見其才智。
4.楊修思敏
楊修(175-219年,字德祖)是曹操手下的謀臣,而楊氏傢族則是東漢名門,聲名顯赫。” 史書記載,自震(楊震)至彪(楊彪),四世太尉”,當時可以媲美楊傢的隻有“四世三公”的袁氏傢族。楊修年少即有盛名,遠近聞知。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 又任丞相府主簿。楊修才思敏捷,聰穎過人,又是舌辨之士,恃才放曠,因而一度甚得曹操的賞識與器重。楊修在揣磨、預見曹操心理活動方面有著極強的悟性,如 “闊門事件”、“盒酥事件”、“雞肋事件”等,卻也因此獲罪而死。
5.曹植聰穎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並稱為“三曹”,他因政治失意而鬱 鬱寡歡,卻憑借著出色的文學才華而銘刻史冊,其中以《七步詩》和《洛神賦》最為出名。其實曹植的才華很早就已顯現,據《三國志》記載,曹植自幼聰穎,才華 橫溢,10歲時便能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且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每次面對曹操的考問,曹植都能對答如流,因而備受曹操的寵愛,一度認為他在 諸子中“最可定大事”, “欲立之為嗣”。曹操在鄴城建銅雀臺落成,召集瞭一批文士墨客“登臺為賦”,曹植也在其列。在眾人中,獨有曹植一揮而就,第一個交卷,其文曰《登臺賦》。 曹操看後,贊嘆不止。而當時,曹植隻有19歲,可見其文學造詣之高深。
6.鐘會機智
鐘會(225-264年,字士季)是曹魏大臣鐘繇的兒子,自幼才華橫溢,聰明睿智,上至皇 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夏侯霸降蜀後,曾預言鐘會將成為吳蜀之大患。鐘會自小聰慧,大臣蔣濟到鐘繇傢做客,見到鐘會就對鐘繇說:“這個孩子不是一般 的人,你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他一點兒也不怯場,是個膽大如鬥的奇才。”一次,鐘繇帶著鐘毓和鐘會去見皇帝曹睿,鐘毓雖貴為兄長,見到皇帝後卻嚇得全身是 汗,而鐘會卻從容鎮定。曹睿問:“鐘毓啊,你為何如此多汗”鐘毓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皇帝又問鐘會:“你怎麼不出汗呢?”鐘會學著他 大哥的口氣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逗得曹睿哈哈大笑。後來,鐘會果然不負夏侯霸所言,屢出奇謀,突襲滅蜀,被人稱作張良再世。他說服司 馬師親征毌丘儉叛亂,獻策司馬昭阻止曹髦的奪權,又獨力支持司馬昭伐蜀,因而一度深受司馬氏的信任。
三國超常兒童的結局
過人的聰慧一方面可使人早年成功,名揚四海,另一方面卻也可使人自負張揚,過早夭折。在上述 六位超常兒童中,除瞭早逝的曹沖外,其餘五位的人生可謂坎坷頗多,有的甚至不得善終。具體地說,孔融英才卓躒,生性耿介,他初入仕途就初露鋒芒,糾舉貪 官,多次諷刺和反對曹操的舉措,最終被曹操借口殺害。
諸葛恪年少器重,備受孫權的喜愛,但當他掌握吳國的大政後,就開始變得剛愎自用,特別在東興大勝魏軍後,諸葛恪變得更加獨斷專行,草率領軍伐魏,卻兵敗新城,回軍後不思過錯,反而竭力掩蓋過失,最終被孫峻聯合吳主孫亮設計殺害。
楊修則過分恃才傲物,不斷耍小聰明,肆意猜測曹操的心理,毫無掩飾地加以泄露,才惹怒瞭曹操,最終被誅殺。鐘會也是在滅蜀之後,變得利令智昏,為瞭打擊鄧艾等人而打算自立政權,結果導致手下發動兵變,死於兵亂之中。
相對說來,曹植雖然早年失意,境遇卻比上述四位好許多。在爭奪世子位置失敗及曹操去世後,曹 丕對曹植戒心十足,令曹植“悵然絕望”。無奈之下,他更多從事文學創作活動,用以彌補政治上的失意和落寞。在這當中,曹植不僅創作出許多傳世的名著,也對 人間世事有瞭更超然的感悟,終而升華瞭思想,凈化瞭心靈。
職場小貼士:警惕職場中的“聰明誤”現象
理論上講,超常兒童在同齡孩子中所占比例約為1%至3%,但目前隻有極少數的超常兒童才有機 會接受適合他們的教育。而這些接受特殊教育的超常兒童,也未必將來個個都是精英。有些人恰恰是由於過早地被封為“神童”而變得自以為是,恃才傲物,最後天 才淪落成庸才。那麼,如何在職場中避免“聰明誤”的現象,請註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