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43:00
隨著網絡小說平臺的成長,起點等網站的讀者群越來越呈金字塔分佈,對書的品質也會越來越有判斷力。“起點的作者都非常瞭解從剛開始寫小說到推薦、上 架、完結,平臺上這一套完整的體系,成功的作者對自己書的把控能力比較強,而且他們都很清楚,自己的優缺點在哪裡。”格子說。也許一部小說受到關註會有偶 然性,但因為連載時間會長達一兩年,到瞭後來,內容的優勢就會明顯起來。
所以,要在這樣的平臺上成為超級鏈接者,就必須是會講故事、快講故事的“故事傢”。“也許不利的是,你的很多想法不容易負載在書裡傳達給讀者,而是要用情節和人物來講,網絡拒絕說教。”
制造者+推廣者+客服
格子現在正在連載的小說,每章節24小時內的直接訂閱人數是3000人左右。據專傢分析,因為網絡文學的盜版網站極多,保守估計總閱覽人數一般會達到直接訂閱數的10倍以上。以此計算,格子小說每章節的讀者都達到瞭3萬人的量級。
“我這本書的成績,在起點屬於中上而已。”格子說。這意味著許多更火爆網絡小說的作者,將會有更多讀者。對這些頭部作者來說,與讀者進行互動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很多時候因為精力有限,他們隻來得及推送小說出去,而沒有辦法接收太多反饋。
一般這些熱門的小說,作者都會在頁面中公佈幾個QQ群的號碼,作者掛在裡面,偶爾閑暇時與讀者聊幾句。作者以這種更加直接的形式告訴讀者一些信息,比如會在幾點進行更新,而讀者則會在自行討論的同時,對作者有所建議。
這種方式,對維持一部作品的關註度幫助很大,但格子說,管理群對作者實在是一種挑戰。“因為盜版網站也會連群裡的信息一起轉,所以你不會知道誰是你 真正的付費用戶。甚至有時候,有些人會在群裡把盜版的免費鏈接給貼出來。”格子說,“你在每天更新1萬字的同時,還要管理和引導讀者,但同時你又不能說重 話,很勞神!”
如此看來,這類超級鏈接者不僅是小說的制造者、推廣者,同時還要兼任自己“產品”的“客服”。這大概就是他們所需要承受的代價。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應這樣的節奏,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很重要”。“比如你要是有很多觀點可以打動人,你一樣可以嘗試在博客或視頻上發揮自己的長處。”格子說。
一位垂直超級鏈接者的“鼠標+水泥”模式。
白鴉是個有追求的人,他2003年到北京的時候,將自己定位在互聯網設計領域6年,到瞭2009年,又堅持繼續隻做設計和用戶體驗3年;白鴉是個低 調的人,雖然頂著支付寶首席用戶體驗規劃師的稱號,卻隻在名片上簡單印個“Designer”,在圈內名氣很大,博文動輒近萬瀏覽量,卻不會故意去引來關 註;白鴉是個挑剔的人,堅持保留刪除別人評論的權力,甚至一度故意將自己的Gmail郵箱少印個“l”,因為他認為連這個單詞都不知道的人,不聯系也 罷……
因為這些原因,白鴉是一位真正的垂直鏈接者,但他又是一位真正的超級鏈接者,因為他有著難以置信的“鏈接變現率”。
砸實虛擬關系
“我現在90%現實中的好朋友,都是在網上認識的。”白鴉說。
當他2003年隻身一人到北京的時候,身邊朋友的數量很少,如果不是因為互聯網,恐怕白鴉的人生就會被改寫。當時,國內做互聯網設計的人並不多,他隻是在最早的網站設計和開發社區之一藍色理想裡有一些網頁設計的朋友。
這之後,性格幫瞭他的忙。“我是人來熟,基本上有業內的聚會或見面,很快就和大傢成瞭朋友。”白鴉說。隨著朋友的迅速增加,他手裡也有瞭一些資源,總有公司需要幫忙,也總有朋友讓他給介紹公司,一來二去,他就成瞭一個資源平臺,“在上下遊之間鏈來鏈去”。
到2006年的3年中,白鴉在互聯網和現實生活的“設計圈”中,積累著資源和朋友。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創建瞭UCDChina組織和網站 (UCD,User-Center Design,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更重要的是,通過與投資人、創業者、開發人員和同行的不斷碰撞,形成瞭一套基於互聯網用戶體驗的方法論。
在2004年底,白鴉就做瞭自己的獨立域名博客,但一來因為沒有與任何平臺互動,二來當時還很少有人註意到用戶體驗和設計的重要性,在一兩年時間內 竟然沒有人看。“直到2005年底,才開始有人過來跟我說在看我的博客瞭”,再到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頭翻看白鴉以前的博文。白鴉這才明顯意識到,人 們發現瞭他所堅持東西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