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軍幹不過遊擊隊

2016-08-16 23:43:48

企業不願花費人物、物力,接收大學生實習。而在學校,我們能直接接觸的實習機會也不多,我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應聘時過不瞭關的“工作經 驗”,這讓我們感到非常恐慌,因為畢業即將到瞭。在大四時,“運氣好”的同學能有幸找到“實習機會”。而找不到的同學,是否能有其他的機會呢?我帶有一肚 子的疑問,希望你們能為我和像我一樣的其他在校生們,提供一些信息,幫助我們走出困惑。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內地計算機教育基本沒用

“中國內地計算機教育或許沒用。”郭位雙手交叉,十指絞緊,對本報記者發出長長的一聲嘆息,“中國大學不應隻成為研究院,而應該到英特爾、微軟中去訪問和學習。”

9月8日,這位既擁有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頭銜,又是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終身成就獎得主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對中國內地計算機教育現狀唯有嘆息。

回顧美國、我國香港的教育,展望內地,郭位說,“學以致用”本應是教育堅持的原則,盡管中國人常說“學以致用”,但內地學生隻對成績非常重視,不知道如何找出一條屬於內地學生的道路。

“學以致用”,是郭位認為自己堅持瞭二十年的理論和教育理念。2008年11月,郭位在香港城市大學就職典禮的演講中說,大約六十年前,美國一 位著名教育傢赫欽斯說過:大學自由有三,在於探究、討論、傳授。舍此則大學焉存。六十年世情變幻,近日城大教育使命是“響應社會所需,提供專業教育和進行 研究”。

電腦報:您在美國多所大學做過多年教授,現在也是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對內地教育據說也不陌生,那您對目前中國內地的計算機教育怎麼看?

郭位:無論是在美國,還是香港,我都推崇一個理念,那就是中國古話說的“學以致用”。但據我不算太深的瞭解來看,內地計算機教育除瞭重視成績和已經完全過時的一些語言、編程,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不太實用”,嚴重一點說,是根本沒用。

為什麼?一些內地的企業朋友經常告訴我,內地計算機系的學生,講起C++語言理論技術來一套一套,但是與實際工作要求的卻又有太大的差距,更沒 什麼創新。因此一些企業老總私下告訴我,不喜歡用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因為聘用來沒什麼用,學校學到的東西與社會要求的距離太遠太遠,這也是近年來計算 機專業畢業學生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電腦報:內地計算機教育出現這種不實用、與社會距離太遠的原因是什麼呢?

郭位:課程與企業應用是一方面。現在IT產業日新月異,導致企業信息化進程腳步也大大加快。但問題是,現在很多學校計算機課程還是多年前的,過時瞭卻舍不得丟,應該把一些老的課程趕快去掉。

另一方面,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學校、學生和企業離得太遠,或者他們不知道企業、社會需要一個怎樣的計算機畢業的學生。許多內地學生會 背課本,會多種計算機語言和編程,但我想問下中國的大學,有多少學生去微軟、英特爾這樣的企業學習和訪問過?都不走進企業,怎麼知道企業、社會需要怎樣的 學生?

電腦報:這是不是意味著,對於內地計算機教育,甚至內地教育來說,除瞭拋棄過時的課本,與企業、社會搭建一個良好的溝通橋梁更重要?

郭位:我覺得這才是大學緊隨時代理念腳步。學生一定要走進英特爾、微軟等等公司去做研究,去訪問和學習,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有更多創新意識,知道 如何去學習更多實際應用的東西。研究和教學是大學教育的一體兩面,密不可分。如果隻是滿足知曉的欲望,沒有探討和研究,大學就不會有進步;如果隻有研究和 探討,而不應用、傳播和傳承,大學就成瞭研究院,中國大學不應成為研究院。

但讓學生走進英特爾、微軟去學習和訪問,是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企業四方搭建一個良好溝通橋梁的。在我看來,研究為教學之本,而教學又可為學生提供研究機會,研究又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電腦報:中國內地大學的教材、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社會形勢的發展,那香港呢?

郭位:中國香港在教育上比內地稍微好一點,更強調學以致用,在香港有一個好的特性,就是我們常常鼓勵學生去企業實習,所以我認為應該多鼓勵學生去實習,老師也應該到企業去實習,將大學體制和企業相結合、相關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