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常識中的科學謎團

2016-08-17 23:42:15

這一遺傳標記位於小型狗的第十五號染色體上,包括一段特殊的DNA調控序列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基因。此前科研人員在以人、老鼠等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與哺乳動物的體型大小以及生長發育有關。

◆小型犬出現較晚

研究人員介紹說,這一特定組合的遺傳標記在基因研究中被稱作一個“單倍型”。在小型狗的生 長發育中,單倍型中的DNA調控序列會使狗的IGF1基因活動減弱,造就瞭小型狗的較小個頭。而對於中型或大型狗來說,它們體內雖然也有IGF1基因,但 不像小型狗那樣還要受到“配套”的調控基因管制,因此長個兒時更加“自由”。

狗在大約1.5萬年前從狼中演化而來,人類大概從 1.5萬年前至1.2萬年前開始馴養狗。 由於人類在養狗的時候進行瞭選擇性育種,因此在一萬多年間形成瞭數百個品種的狗。拉克教授還特別指出,小型犬是近幾百年才出現的犬種。研究小組說,接下來 他們將繼續進行狗的DNA分析,找出決定狗的其他特點的基因,比如狗的行為、狗的疾病等是由哪些特定基因掌控的。

◆影響:研究狗對人類有益

奧斯特蘭德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他們研究的意義不僅在於發現狗的進化秘密,瞭解特定基因怎 樣控制動物生長,還能夠幫助科學傢發現癌癥等疾病細胞的生長原因,因為這些疾病細胞也是由於基因變異而生成的。她還指出,人類在外表、體型、膚色上也是千 差萬別,該研究也有助於解釋其中的奧秘。

拉克教授則表示,有二三百種疾病是人和狗都會患上的,包括高血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癥等。“狗的生活環境也跟人類基本相同,因此對狗的研究也會對人類有很大幫助。”拉克說。

美國犬類健康協會的專傢傑夫·索薩曼也表示,“犬科動物有85%的基因與人類相同,因此對狗的研究肯定對人類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