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傢庭破裂都是為生活細節

2016-08-18 23:04:03

此外,更深層的社會原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們對婚姻質量的要求逐日提高,明白婚姻並不是保住一紙婚約就是成功,更應該是婚內生活的和諧美滿, 但是這種剛剛蘇醒的 “要求”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規范,並不知道什麼尺度合適,所以就容易要求 “過頭”,結果就導致以離婚收場。

專傢如此說:婚前瞭解不夠是關鍵

劉樹謙教授表示,細節之所以可以毀掉婚姻,主要還是因為雙方婚前瞭解不夠,婚姻基礎薄弱,再加上社會氛圍開放,每個人面對的誘惑也大,所以結婚 後因為“小事”而離婚的情況也就多瞭。劉樹謙指出,目前中國的婚姻情感教育還相當缺乏,很多人從小學到大學都沒有受過相關教育,對於戀愛、婚姻、情愛和性 的教育,大學生都接觸得太少瞭,更不要說體驗瞭,所以婚姻往往帶有盲目性和沖動性,雖然一些電影、雜志也傳遞著這些方面的內容,但都是零碎的、個案的,沒 有系統的理論整合,所以也就缺乏指導意義,而西方國傢卻有專門的課程和導師,和學生談婚姻、談傢庭。

劉樹謙稱,遇到細節考驗婚姻的時候,有如下三條“婚姻守則”要遵守:第一,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成年人是很難改變的;在一定程度上說,你想改變 對方就等於不愛對方瞭。第二,幫助對方提升。提升不等同於改變,提升是創造條件讓對方自發地變得更好。幫助對方提升的前提是:這麼做是因為我愛他,而不是 為瞭我自己方便或是我自己恐懼。第三,要用心地經營婚姻。從生活的細節方面,包括性,都該好好地經營。

婚前必問的15個問題

為瞭避免婚後在生活中發生細節碰撞,《紐約時報》曾經開出婚姻專傢列出的 “婚前必問的15個問題”,這些問題適合每一個人閱讀。

我們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誰負責?我們的賺錢能力以及目標是什麼?消費觀及儲蓄觀會不會發生沖突?我們的傢庭如何維持?由誰來掌握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有沒有詳盡地交換過雙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我們父母的態度有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會不會給足夠的祝福?我們有沒有自然、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懼?臥室能放電視機嗎?我們真的能傾聽對方訴說,並公平對待對方的想法和抱怨嗎?我們清晰地瞭解對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嗎?我們討論孩子將來的信仰問題嗎?我們喜歡並尊重對方的朋友嗎? 我們能不能看重並尊敬對方的父母?我們有沒考慮到父母可能會幹涉我們的關系?我的傢族最讓你煩心的事情是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因為婚姻放棄的東西是什麼?如果我們中的一人需要離開其傢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嗎?我們是不是充滿信心地面對任何挑戰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來源: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