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權利和說話的效果

2016-08-18 23:04:10

不過這句話畢竟是專制時代的產物,要是任何時候都把它當成寶貝,那就未免有點悲哀瞭。

還拿趙普這件事來說,宋太祖立下祖訓“有宋一朝不殺大臣”,這無疑是在告訴大傢:有什麼話盡管說,就算說錯瞭也不用擔心,至少你的小命我先給你保下 瞭。不過還有個細節宋太祖沒有說出來,就是你們有提意見的權利,但采不采納的權利在我。這就有一個問題,要是我提瞭很多意見,可您全當耳旁風,那我說瞭還 有什麼用?我的這個權利還有什麼意義?

顯然,趙普就註意到瞭這個問題,你既然給瞭我這個權利,那我就要把它變成真正的權利,我的話不光要說出來,還要達到效果。所以,老趙一次不行就兩 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再不行就追到你傢門口,非要讓你同意我說的話不可!雖然有些極端,但效果顯著。可以相信,宋太祖以後再碰上這種事,一定會好好掂量掂 量奏折上到底說的是什麼話,而不是一目十行地看完就算。

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因言獲罪的例子不少,但捍衛別人說話的權利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比如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

有一天,鄭國的大夫然明來向子產告密,說有很多人聚集在鄉校,議論朝政,抨擊官員,連大人您都被罵得一無是處,我實在聽不下去瞭,大人趕緊去把鄉校封起來吧,要是讓老百姓天天在那兒議論,遲早會出大亂子。

子產微微一笑,說:“這正是我想要的。”

然明一愣,心想:大人是不是吃錯藥瞭?別人把他罵得狗血噴頭,他竟然還笑得出來。

子產看著一臉茫然的然明,說:“我們在日常工作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差錯,損害瞭老百姓的利益,現在讓他們去鄉校把他們的不滿都說出來,不好過讓他們憋 在肚子裡嗎?就像治理洪水一樣,你老想著堵住它們,遲早它們會加倍地報復你,所以一定要給它們一個出口,把它們慢慢地放出去。這所鄉校就是個出口,老百姓 把心裡的不滿在這兒都發泄出來瞭,自然就不會再鬧事瞭。”

可以說,這位子產兄真正做到瞭捍衛別人說話的權利,伏爾泰要是早知道中國還有這樣的人物,肯定會來中國取取經。不過咱這位子產兄比伏爾泰更高明,我 不僅要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還要從善如流,積極采納你提出的建議。當時子產每天都派手下去鄉校臥底,記下老百姓有什麼不滿,然後一一解決,結果沒多長時間, 就沒人再去鄉校發牢騷瞭。

今天的網絡就相當於春秋時的鄉校,可惜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子產的故事瞭。伏爾泰那句很有詩意的名言一出,各路人馬紛紛以“伏氏門徒”自居,扯著“民 主”的大旗,一副“心胸寬廣”的高姿態——你們盡管說吧,雖然在我這裡沒什麼用,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比如,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建造中華文化標志城 事件,雖然網絡上反對的聲音鋪天蓋地,但一句“允許有爭論,但一定要建”,就把所有的聲音全都壓下去瞭,堪稱“伏氏門徒”最經典的語錄。

“我雖然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聽起來多麼民主,多麼動聽,可要是隻有說話的權利,卻達不到說話的效果,那這樣的權利又有什麼用?

一千年前,趙宰相用一種偏執狂的方式贏得瞭說話的效果,一千年後的我們呢?

來源:讀者(作者:馬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