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07:02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傢鬼谷子,曾經總結出瞭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的心理啟發,堪稱精辟:
與智者言,依於博;
與博者言,依於辨;
與辨者言,依於要;
與貴者言,依於勢;
與富者言,依於高;
與貧者言,依於利;
與賤者言,依於謙;
與勇者言,依於敢;
與愚者言,依於銳;
說人主者,必與言奇;
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同智慧的人說話,憑的是見聞廣博;
同博學的人說話,靠的是善辯能力;
同善辯的人說話,憑的是事理;
同權貴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
同富足的人說話,言辭要豪邁;
同貧窮的人說話,要動之以利;
同善戰的人說話,用的是謙遜;
與勇武的人說話,要的是果斷;
與愚鈍的人說話,須鋒芒畢露。”
與上司說話,必須談奇特的事來打動他。
與下屬說話,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谷子為縱橫傢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縱橫傢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 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傢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
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系國傢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系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系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
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 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 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谷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