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07:10
掌管麥哲倫基金的彼得?林奇(Peter Lynch),被稱為“投資界超級巨星”。13年裡,他創造瞭報酬率高達2703.12%的成長紀錄,年復利增長率為32%。
與國際大牌的投資大師相比,香港著名投資人曹仁超的“40年增值4萬倍”,更具吸引力。他是“草根”出身,沒有耀目的學歷和頭銜,卻最終躋身億萬富豪之列。他所投資的,是人們熟悉的股市、黃金、房地產。
從小就做“發達”夢
老曹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想發達的人。小時候,老曹傢裡非常窮,他因此極度厭惡貧窮的生活。
老曹13歲那一年,父親去世,母親成為傢裡唯一經濟支柱。除供三兄弟讀書外,傢裡每月剩下的膳食費隻有65港元。
中 學一年級至五年級,老曹是傢裡的“廚子”,每天負責買菜做飯。那幾年間,老曹每天隻花2港元,像變魔術一樣,做出“三菜一湯”。具體菜譜是:用鴨血、大豆 (資訊,行情)芽菜和豆腐煮湯,然後再用這三種分別做成三道菜,即蠔油鴨血、清炒豆芽菜和醬油豆腐。這個“菜譜”,老曹一傢,差不多吃瞭5年。
這樣的生活,讓老曹產生瞭一種迫切脫離貧困的夢想。當他還是小曹,正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讓寫“我的夢想”作文。小曹居然“膽大妄為”地寫道,“我的夢想是要做百萬富翁”。
在那個人們認為有錢人“滿身銅臭味”的年代,老師當即批瞭“不合格”。他因此被老師叫到辦公室罰站。
老曹現在常說,“千金難買少年窮”。這是他自己的親身體會。擺脫少年時代的貧困,一直是他要“發達”的最大動力。時隔40多年,老曹已經超額完成當初“百萬富翁”的夢想,但這件事,他仍然記憶猶新。
老曹說,這次他來國內演講,除瞭推薦自己的書外,還要把自己的投資心得講給大傢聽。“發達”很光榮,他希望越來越多人學會投資,通過投資創富。
當記者告訴他,其實現在越來越多中國人都有財富意識時,老曹豎起大姆指說,“這是好事啊!”
40年增值4萬倍
曹仁超說,他現在的身傢,15%來自工資,85%來自投資。可誰能想到,老曹第一筆“本金”,竟然隻有5000元。
1968年,老曹認識瞭女朋友(現在的太太),但那時,他還在為生計奔波,甚至連“拍拖”,都讓他發愁。老曹除瞭打工外,隻好身兼數份差事。1969年,老曹用好不容易攢下的5000元積蓄買股票,成為其投資創富的起點。
開始投資的幾年,老曹頗為“順手”,但1973年的股災,給老曹帶來巨大打擊。本金縮水80%,50萬隻僅下10萬。
在 此之後,老曹的投資理念,開始在痛苦之中升華。1982年,“傷後復元”的老曹,遇到一個新機會。他憑借“止損不止盈”的投資原則,躲過1981年至 1982年的熊市,隨後大舉入市。老曹從此開始“趁勢創富”之路,一直“財運亨通”至今。其中,老曹的四大經典“戰役”,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第一、抄底股市,跑贏恒指
1982年,老曹動用瞭當時70%的資金,沖入股市,押寶受益香港回歸的地產股,直到1997年拋出。這15年,恒生指數上升23倍。僅算跑贏恒指的部分,老曹的60萬,至1997年已變成1380萬,獲利23倍。
第二、英國置業,賺2.5倍
1994 年,老曹開始在倫敦置業,連續3年,購買10個物業,50%的資產轉移到海外,躲過亞洲金融危機。2005年~2008年,他又分批賣出英國物業,平均賣 出價均高於買入價1倍。由於之前買房首期隻須支付20%,600萬投資收回3000 萬。如果算上2008年後英鎊匯率下跌近1/3,3000萬港元變成2000萬港元,實際獲利2.5倍。
第三、黃金投資,賺1倍
從 1982年開始,老曹每月儲一個金幣,即廣東話中的每月“避一避”,至2000年,已經存瞭不少金幣。2001年,老曹判斷黃金牛市即將開始,便在350 美元時買瞭1000兩黃金,上升到750美元賣掉一半,到850美元就賣光瞭。老曹的黃金基本上在2007年清光,這筆投資從360萬港元開始,賺瞭一 倍。不過,之後金價一路上升至1030美元,老曹說自己“還是笨蛋”。
第四、搭上國企股上漲列車
從2003年起,老曹又將投資方向適時轉向國企股,2007年及時賣出,躲過股災。從這期間香港國企股的上升情況來看,老曹再次斬獲豐厚。
20餘載的投資經歷,老曹最大的投資心得,就是“止損不止盈”。這個原則,讓老曹幾乎每次都能在大跌之前,順利脫身。老曹說:“人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碰到股災,所以,投資要講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