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12:00
“評價王小波,又有瞭一個很重要的尺度,他個人的尺度,他在他的大部分智力活動中,內心是否真正感受到瞭愉悅?”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一個最好的評判標準,但至少在我看來,這就是對亡人的一種平等。
不敢妄加評判,所以也就回歸到已逝人永恒的語言智慧中,去聆聽他的聲音,那個在天堂已經住瞭十年的靈魂。有必要補充一下,上帝可能不會發給他一對翅膀。因為他就是王小波。
王小波語錄:
1. 蕭翁說明辨是非難,是因為這些是非都在倫理的領域之內。
2. 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見解受所處環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覺得明辨是非是難的。
3 .羅素先生雲,真正的倫理原則是把人人同等看待。
4.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5. 這些事使我想到瞭福柯先生的話:話語即權利。這話應該倒過來說:權利即話語。
6. 然後我又猛省到自己也屬於古往今來最大的一個弱勢群體,就是沉默的大多數。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些人沒能力,或者沒有機會說話;還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對於話語的世界有某種厭惡之情。
7. 照他看來,寫書應該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靈魂。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個,就是我自己。這話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誠實。
8. 一個人倘若需要從思想中得到快樂,那麼他的第一個欲望就是學習。
9. 我自己當然希望變得更善良,但這種善良應該是我變得更聰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
10. 假設善惡是可以判斷的,那麼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發展智力,增廣見識。
11. 我認為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而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12. 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麼特別熱愛的價值領域。
13. 對於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的精英更為重要。
14. 人活在世上,自會形成信念。對我本人來說,學習自然科學,閱讀文學作品,看人文科學的書籍,乃至旅行,戀愛,無不有助於形成我的信念,構造我的價值觀。
15. 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地事啊,要把這件趣事從生活中去掉,倒不如把我給閹瞭。
16. 假設我們說話要守信義,辦事情要有始有終,健全的理性實在是必不可少。
17. 尤瑟納而女士借阿德裡安之口雲,當一個人寫作或計算時,就超越瞭性別,甚至超越瞭人類—-當你寫作和計算時,就是在思考。
18. 身為一個中國人,最大的痛苦時忍受別人“推己及人”的次數,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
19. 我認為,把智慧的范圍限定在某個小圈子裡,換言之,限定在一時,一地,一些人,一種文化傳統這樣一種界限之內是不對的;因為假如智慧是為瞭產生,生產或發現現在沒有的東西,那麼前述的界限就不應當存在。
20. 在中國做知識分子,有一種傳統的模式可能是孔孟,也可能是程朱傳下來的,那就是自己先去做個循規蹈矩的人,做出瞭模樣,做出瞭樂趣,再去管別人。
21. 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有知識的差異。
22. 人該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別人手裡的行貨。
23.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些事,心裡就很和高興。
24. 不但對權勢的愛好可以使人誤入歧途,服從權勢的欲望也可以使人誤入歧途。
25. 蠱惑宣傳雖是少數狂熱分子的事業,但它能夠得逞,卻是因為正派人士的寬容。
26. 假如人生活在一種無力改變的痛苦之中,就會轉而愛上這種痛苦,把它視為一種快樂,以便使自己好過一些。
27. 我們的社會裡,必須有改變物質生活的原動力,這樣才能把未來的命脈握在自己的手裡。
28. 個人的體面與尊嚴,平等,自由等等概念,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是沒有的。
29. 古往今來的中國人總在權勢面前屈膝,毀掉瞭自己的尊嚴,也毀掉瞭自己的聰明才智。
30. 人活在世上,看到瞭這些差異,就想要從中得出於己有利的結果。這雖是難以避免的偏執,但不大體面。
31. 不管社會怎樣,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32
人活在世界上,需要這樣的經歷:做成瞭一件事,又做成瞭一件事,逐漸地對自己要做的事有瞭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