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14:20
後來我才知道,千藻經常被老師當“問題生”看待。她常被罰站;中午做值日做不好被關在休息室整堂課不讓上;常挨老師罵,有一次老師罵她:“你不就是學習好嗎?有什麼瞭不起!”
對這些情況,也是我從別的孩子別的傢長那裡聽說的。我的女兒從來不說在學校裡遇到的事情。唯獨有一次,她要睡覺瞭,躺在床上似睡非睡地跟我說:“媽媽,你知道我最喜歡上什麼課嗎?”我趕緊問她是什麼課,她說:“美術課。”我問為什麼。她說:“我們樓老師可有耐心瞭。”
至此,我知道瞭這個學校裡有一個教美術的女老師姓樓,是她的忍耐和包容給女兒一絲自信,是她給孩子被冷落的心靈以慰藉。她的全名我女兒記得很牢,有一次孩子寫在手心裡讓我看。
一個老師的美德讓我們心生感激,卻無法挽回我們對該校的絕望。不能存有任何幻想瞭,我們要給她挑選一所新的學校——北京朝陽實驗小學。我在這所學校的校 墻上看到瞭三個字:忍、搏、容。忍耐、積極向上、包容。說實話,我就是沖著這三個字來的。做人要忍耐,做老師更需要忍耐;做人要奮發自強,做老師尤其需 要,因為他們手裡是一群像小樹一樣正在拔節的新生命;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兼容並包,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啊。
好瞭,在我帶著孩子到這所學校實地 驗證並征求她的意見。這個八歲小姑娘頭腦裡隻想著這兒的新鮮水果和酸奶,她把那個小小的擔心說瞭出來:“媽媽,大亙說的會不會是大話?”我說:“這對媽媽 來說也是個未知數。”但是,女兒仰頭看到瞭一處漂亮的廊橋——那是這所小學為瞭把新校舊校連接起來,又避免孩子們穿行馬路造成危險而在空中架起的走廊。她 的興趣點馬上集中到上面“媽媽,我可以上去走走嗎?”
對於女兒從小萌發的好奇之心,我總是不拂其意,嘗試是最好的老師啊。在她四歲多的時候能 縫出一個蠻像樣子的毽子交到幼兒園老師手中,就是源自她兩歲時對縫衣針的好奇。當我把一根細長的縫衣針交到她手裡並告訴她安全使用的方法,女兒的好奇一直 感動著我。對於那樣一段彩虹般的長橋,誰不想上去走走呢。我說:“為什麼不可以呢?那麼漂亮的橋,媽媽都想上去走走。”
但是女兒接著又問瞭一個問題:“我在這兒能找到好朋友嗎?”我不太自信地告訴她:“能吧。”
坦白地說,我對女兒的社會行為——與陌生小朋友很快打成一片的能力不太樂觀。從她掙脫瞭我的懷抱走到地上隻是遠觀別人做遊戲開始,我就有這種顧慮。我記的 那時院子裡的其他小朋友正被“一網網瞭一條小尾巴魚”的遊戲刺激地大叫大笑,她隻是蹲著看,高興瞭也笑。我鼓勵她到“網裡”去玩,她不會說話,一個勁地搖 頭,後來她會表達她的意見瞭,就大聲抗議:“我害怕魚網。”女兒從兩歲害怕當小魚被網住,到五歲害怕當小雞被黃鼠狼逮住——“輸不起”的性格亟待後天修 復。我把這種希望寄托在未來每一天。
2005年9月1日這天清晨,我把女兒交到朝陽實驗小學三年級木星班一位女老師的手裡。等待瞭一天以後, 在傍晚時分我接到女兒,她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們中午吃四喜丸子瞭。”她把小手圈成一個O狀,做成四喜丸子的樣子比劃給我看。接著說下去:“ 媽媽,我原來的那個學校每人才分半個四喜丸子,這兒每人兩個四喜丸子。就是小點,我們老師吃不瞭還撥給另一個胖胖的女同學。我吃兩個四喜丸子就夠瞭,媽 媽,我也要減肥。”
她繼續說:“我中午趴在桌上睡覺瞭,媽媽,我們高年級就不睡床瞭,讓給低年級的小朋友睡瞭。”呵,三年的小學生敢口出大話,說自己是高年級學生瞭。女兒上學第一天,願意敞開心扉。晚餐的時候她的爸爸向她舉杯:“祝賀你,木星班的千藻同學!”
看來,孩子在新環境裡的第一天是自信的,快樂的。給每一個孩子自信吧,讓他們內心充滿光明,寫滿溫暖。讓他們在鼓勵中奮發,在修正中前進,讓他們在校園這大大的樹冠裡像小鳥那樣安下自已的窩——這比考上北大、考上哈佛要重要得多。
2005年12月的三封信
這個學校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尊重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各項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分享、收獲、思考和成長。譬如,讓孩子給老師和傢長寫信,匯報自己的成長之點滴。進而讓傢長、教師和孩子進行交流和互動,達成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