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做瞭壞事嗎?

2016-08-18 23:15:06

第5個啤酒瓶子砸向Google:免費Google工具欄(Toolbar)是流氓軟件?

Google在的免費工具欄好比是間諜衛星中轉站,隻要你一上網,它立刻向Google通報你的一舉一動,每一頁你看過的網頁,每一個你去過的地方,你的 整個硬盤都在它的完全監控之中……任何一個軟件公司(包括微軟)在你下載軟件時都會問你是否接受它們的下載條款,你可以選擇Yes或No。而Google 則從來不會問你,間諜衛星中轉站不聲不響自動處理,每日數次,日以繼夜。

嘿嘿,這叫愛你沒商量!

第6個啤酒瓶子砸向Google:版權無阻

Google不經同意,緩存所有網上的內容,玩弄Opt-In和Opt-Out的遊戲,說難聽是“默認”盜版,這名堂講起來有點太技術性,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鉆研一下。

Google從2005年開始整圖書館地掃描出版物,然後弄上網去。這件事情上它又
重蹈覆撤,玩弄緩存中Opt-In和Opt-Out的概念,打法律擦邊球,把版權機構、出版社、原著作者等等胡攪……不,忽悠瞭一通,呵呵,反正那都是美國版權法裡的鬧劇……中文網絡裡胡攪版權的花招更高一籌,Google還算不上什麼,哈哈。

第7個啤酒瓶子砸向Google:Gmail電子郵件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絕對沒有。

Google的Gmail可是一頓美味的免費大餐,超大儲存容量,超多功能(Pop3、聊天),永久免費,哈哈,你吃得越多,Google就存的越多,流經過你的Gmail賬號的一切,即使你已經將它刪除,Google依然永久保存。

聽著還有吶,美國的“電子通訊隱私法”隻給予諸如電子郵件之類的電子信息檔案180天的隱私保護,換句話說,Google過瞭180天就可以把你 Gmail裡發出過的任何信息當作“公物”拿出來曬太陽啦,小心噢,千萬別用Gmail寫情書、寫匿名信!

第8個啤酒瓶子砸向Google:危險的反民主、反人權的社會趨同癥傾向

Google目前大約有70%的搜索市場占有率。Google具有壟斷的力量,Google可以屏蔽網站,可以影響讀者,而非保持搜索的中立姿態。

最值得疑問的是Google搜索的原理,說穿瞭,Google通過“關鍵字”和“具有關鍵字的相關頁面”在向大傢推薦“人雲亦雲”的內容:

1. 不具有“關鍵字”的頁面難道就不相關啦?

2. PageRank(Google的技術)把人雲亦雲的東西,排列在搜索結果的最上方,弱小的聲音則被擠壓到 G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gle的最底層……所以Google並不是“中立”的搜 索工具,而是具有巨大影響力和偏向性的媒體,推薦“人雲亦雲”;

3. 這種靠所謂的“大傢的”答案作為搜索結果的模型遲早要出大問題,就是會使得社會趨同化。

有人做瞭一個“社會網絡”的模型,發現如果在信息交流頻繁的情況下,雜亂無章的個體單元(社會中的人)會有不可思議的“同步”現象,就是很多人都做出趨同 的選擇判斷。在趨同化比較弱的社會,一個點的破滅影響小,但是在趨同化強的社會,一個點的破滅很可能有災難性的反饋。,從信息論角度說,“熵”值太低。一 旦出問題,於是“大傢”一起完蛋,房市、股市、華爾街金融風暴已經一再證明瞭這一點。

很難想象一旦成為事實,這種搜索究竟會帶給人類什麼深刻的影響。大傢都想到它帶來的益處,很少有人想到可能潛在的問題,這一點不正也是趨同化的表現嗎?

4. 什麼叫民主?民主就是保護小眾的權利,保證小眾有平等的、充分的發言權、生存權、不同的聲音、反面的意見……小眾的聲音,無數次地被歷史證明瞭它對社會進步、阻止人類災難的重要作用。

第9個啤酒瓶子砸向Google:究竟誰是Google背後的靠山?

Google底氣足、胃口粗、膽量也大,久而久之不得不使人懷疑它背後有來歷有靠山,那會是誰呢?好,就讓我們來當一回江戶川柯南吧,看看能不能從蛛絲馬跡裡理出些頭緒來:

Google收購過一傢叫Keyhole的公司,那是一傢最初由中央情報局投資的間諜衛星圖片公司,Google的沉浮深吧,把CIA都給吞並瞭。

Google的董事會上有兩位董事,一位來自紅杉,另一個來自KPCB,紅杉和KPCB是兩傢名氣震耳欲聾的VC,也是有來頭有背景的,這兩傢VC各有一 位同姓的合夥人,一位叫Floyd Kvamme,另一位叫Mark Kvamme,無巧不成書,他倆是父子,老爸Floyd是佈什總統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席主席,兒子Mark是國防部長拉姆是菲爾德的座上客,紅杉的好幾傢公 司都是美國國防部的供應商……嘿嘿,這裡頭的想象空間可就大瞭哇,別說柯南同學扯遠瞭,911事件改變瞭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