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路過你的世界,你又路過誰的世界

2017-01-05 11:00:27

新的一年,未必面對新的世界,雖然“昨日直如黃泉客,冥冥逝水誰見回”。但跨過新年零點,沒誰覺得自己新生瞭,也沒誰覺得過去已然過去。

前些日子裡,思文群裡兩個大神辯論瞭一下午,大約是“世界、全世界”、“經歷、經歷過”的話題,最後發現是兩個認識相同,卻因為不同步,自顧自的認為對方錯瞭。真知灼見不多,倒是展示瞭執著和語言表達。我們拋開智慧這個大話題,想來生活也就如此,我們沒有什麼大智慧,我們能做到執著就不錯瞭。其實歸根結底,常識我們都知道,隻是我們較真的時候忘瞭常識。

要說有一句話,既最溫情又最無情的話,該是那個“我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榮格認為“你的世界就是全世界”,你路過我的世界,你就是我世界的一部分,然後你再走瞭,我的世界是不是有點殘缺不全啊,誰給填坑呢?都說不清是溫情還是無情。

偶爾覺得還是中國人聰明,“天人合一”,我們是世界的一部分,你也是。於是說誰路過誰都不合適,都是一鍋裡燉著。我路過你的世界,你也就路過我的世界,咱倆的世界都是世界一部分罷瞭。這符合混沌理論,誰都不是誰的誰,誰又必須是誰的誰,你都不知道是誰在影響誰,誰是誰的過客。

前些日子看瞭一個什麼世界九大聖人,咱先不說國外的耶穌、柏拉圖之類的,中國上榜瞭三個,孔子、老子、鬼谷子,貌似厲害瞭。咱不管排名多麼的不靠譜,起碼這三位解決瞭你人生絕大多數問題,孔子讓你如何做好自己,老子讓你學習與環境和諧,鬼谷子教你怎麼利用形勢和與人性博弈。反正解決瞭自己的問題,解決瞭認識環境的問題,解決瞭如何與形勢和人性博弈,這一生會好過些吧。

人生要是這麼簡單,倒是真的好瞭。你卻發現,你既認不清自己,又不曉得你的環境是什麼,你以為通曉人情卻一次次被人性擊敗。反正人生有點慘,世界有點霾,人總是出乎你的意料。你抱著常識論的角度看周邊的人,每個人都是黑天鵝;你抱著每一件事都是黑天鵝的想法吧,似乎每一件事都因果瞭然。

我特別推崇金字塔原則,不僅是寫作、或是認清問題、或是做一個傾訴者或傾聽者,甚而需要去明白人性都可以運用。這符合人的本性,人類的本性就是想把事情簡單化,然後又充滿瞭對未知的好奇。不知哪位大神說過:毀滅你的不是對未知的好奇就是對人性的簡化。就算你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你一樣會被好奇和簡化事物害死,這看似悖論,其實就是命運。

歸納總結的是實踐和真知,演繹推理體現你的能力和對未來的預判。人麼,充滿著對過去的糾結,對未來的期望,對過去的失望,對未來的恐懼。但我們經常試圖演繹推理過去,歸納總結未來,然後一次次被自己的想當然傷到體無完膚。當你學會對未來試著演繹推理,對待過去試著歸納總結。起碼今天會活的好些。

我們以為自己在認真地做事做人,卻在絕大多數時間裡荒廢和不知所以然,就和這文章差不多,碼瞭半天字,和“誰會路過你的世界,你又路過誰的世界”有什麼關系呢?我們的生活也就這樣,忙活瞭一整兒,卻發現“忘瞭初心,才得始終”。

人生真就這樣瞭麼?還是你反正都得這樣?

怕也未必。

沒有誰路過誰,隻有誰珍惜誰,學會珍惜總是好的。有人路過你的世界,也意味著你路過他/她的世界,緣起性空,你越不探究為什麼他/她會出現在你的生命裡,你越可能與他/她存續更多的時間。那些糾結某個人對於自己的人生是否有意義的人,總覺得對面的人存在的毫無道理,卻又不得不面對。珍惜就好,何必深究。

路過是未來的事情,存在是當下的感覺。你不會因為明天你會死亡,今天就決定不再呼吸。同樣的,或許太多的人註定要離開,卻不影響你今天去愛或是去厭惡。而因為明天的離開,決定今天放棄存在於彼此的世界。那你既沒有未來,也沒有過去,甚至沒有瞭當下。

你活下去是因為你有常識,但你活的好,是因為情感。人活的不爽,絕大多數是因為沒有常識,符合常識的才能讓你沒有那麼多的恐懼。但你想要活的好些,總還是要保證自己是個活生生的有溫度的人。無情絕對讓你活的少受傷害,但有情會讓你活的有點意思。

與其將期望交給未來,不如在當下保護自己。當你保護不瞭自己的時候,你也無法善待他人。我們給未來所有的預期和期望,永遠是你博弈當下保護自己的結果。那些說著未來某一天我怎樣怎樣的人,多數在今天活的很受傷。